2025年9月3日上午,河南新乡某小区的客厅里,68岁的宋荣先盯着电视屏幕直抹眼泪。 邻居家几个老太太凑过来看,她抽抽搭搭地说:"俺小儿子荣基...他把他哥思远也带去了。 "
电视里,国庆76周年阅兵式正在进行。解放军仪仗队踢着整齐的正步走过长安街,阳光在帽徽上闪着光。 第二排左数第三个战士,帽檐下的脸庞和肖思远有七分像——那是肖荣基,"杨根思连"的列兵。
宋荣先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沙发垫。 三年前清明,她也是这样坐在沙发上,把肖思远最爱吃的橘子味果冻摆了满满一桌。那时候她怎么也没想到,那个总说"妈,等我立功了回家给您看"的小儿子,会永远留在喀喇昆仑的风雪里。
肖思远走的那年24岁。 2020年6月,加勒万河谷的风卷着沙子打在脸上生疼。 这个河南延津长大的农家娃,正和战友们搭着帐篷。 他蹲在地上给家里打电话,声音里带着点雀跃:"妈,等我退伍了,咱在县城买套房,把您和我爸接过去。 我对象说她想看大海,到时候咱一家子去三亚..."
电话刚挂,对讲机就炸响:"所有人员立即集合! 边境有情况! "
肖思远套上作训服冲出去时,看见团长祁发宝正扯着嗓子喊:"同志们,祖国的领土,一寸都不能丢! "他跟着队伍跑向冲突点,风里飘来铁锈味——是钢管砸在头盔上的声音。
后来宋荣先听参与救援的战友说,当时对方来了六百多人,拿着钢管、木棍、石块。 肖思远冲在最前面,用身体护着身后的新兵。 有个石头砸在他后颈,他晃了晃又站直,继续喊:"别越过警戒线! "
等增援部队赶到时,肖思远躺在雪地里,胸口插着半根钢管。 他右手还保持着举枪的姿势,怀里紧揣着个东西——是出发前母亲硬塞给他的橘子味果冻,塑料包装被体温焐得软乎乎的。
"俺那傻儿子啊..."宋荣先摸着电视里的阅兵方阵,眼泪滴在茶几上。旁边的邻居王婶拍她后背:"老姐姐,荣基现在可出息了,上阅兵式了! "宋荣先抹了把脸,盯着屏幕里那个挺拔的身影,突然想起三年前送小儿子入伍的场景。
2022年9月10日,肖荣基穿着新军装站在村口。 他胸前口袋露出半截照片——是哥哥穿着作训服的模样。 "哥,我揣着你一起走。 "他跟肖思远的照片说。 那天宋荣先往他背包里塞了袋橘子味果冻,还有双纳了三层底的棉鞋:"部队冷,别冻着脚。"
刚到"杨根思连"那会儿,肖荣基确实吃了些苦头。 战术训练趴在地上蹭得膝盖渗血,武装五公里跑总是落在最后。 班长拍着他肩膀说:"思远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 "他翻出哥哥的日记本,泛黄的纸页上写着:"今天战术考核没及格,班长说我胳膊没劲儿。 可我是肖家的儿子,不能给哥哥丢脸。 "
于是每天熄灯后,肖荣基抱着哑铃在操场加练;战术训练时,他偷偷在膝盖绑上护膝接着爬;武装五公里,他把哥哥的照片塞进体能服里,跑不动时就咬咬牙:"哥,我要是跑不动了,你可别笑话我啊。 "
2024年底年终考核,肖荣基的战术动作干净利落,武装五公里跑了22分17秒。 当他从旅长手里接过三等功奖章时,突然掏出手机给家里打电话:"妈,我立功了! 等下次休假,我给您买金镯子,比上次看中的那个还粗。 "
宋荣先把手机贴在耳边,眼泪啪嗒啪嗒掉在话机上。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响,她恍惚又看见肖思远穿着军装站在院门口,咧嘴笑着喊:"妈,我回来了。 "
阅兵式还在继续。当徒步方队走过主席台时,宋荣先突然站起来,手指颤抖着指向屏幕:"老姐妹儿你看! 荣基胸前的照片!"王婶凑过去,果然看见那个穿迷彩服的小伙子,胸前口袋露出半截穿作训服的笑脸。
"思远啊,你弟没给你丢脸。 "宋荣先对着电视深深鞠躬,邻居们赶紧扶她起来。 她抹了把脸,笑着说:"俺俩儿子,都是祖国的界碑。
镜头扫过观礼台,肖思远的父亲肖胜松眼眶通红。 这位种了半辈子庄稼的老农民,此刻正攥着袖口控制情绪。 接受采访时他说:"国家没忘了咱娃,人民没忘了咱娃。 "
阅兵式结束时,长安街上的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肖荣基走在队伍最后,阳光洒在他的帽徽上,折射出七彩的光。 他想起哥哥日记里的话:"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 "
此刻的河南新乡,宋荣先坐在沙发上,把电视里弟弟的画面截成手机屏保。 茶几上的橘子味果冻袋敞着口,甜丝丝的味道飘满屋子。 她对着空气说:"思远,你看见没? 咱荣基带着你,走上了天安门。 "
窗外,晚霞把天空染成橘红色。 就像2020年6月那个清晨,肖思远出发前看到的朝阳。
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