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中国海军辽宁舰与山东舰首次同时进入西太平洋。辽宁舰编队抵近关岛以南300公里,山东舰则出现在硫磺岛西南500公里海域,形成对美军第二岛链的东西夹击态势。 两支编队总计集结4艘055型驱逐舰、6艘052D型驱逐舰,总吨位37万吨,垂发单元超1000个,可搭载射程1500公里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 这一行动标志着中国海军远洋作战能力已实现历史性突破。
此刻,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已完成第八次海试。这艘满载排水量8.5万吨的“亚洲第一舰”,在最近一次测试中创下连续187次电磁弹射零故障的纪录,单次弹射充能仅需45秒,日均舰载机出动架次高达300次,远超美军福特级航母的250次。 其采用的中压直流供电技术,能耗仅为美国蒸汽弹射系统的1/10,彻底打破了西方对电磁弹射技术的垄断。
福建舰的战斗力核心在于全球顶尖的舰载机体系。歼-35隐身舰载机雷达反射截面仅0.01平方米,隐身性能碾压美军F-35C。 它可挂载4枚射程300公里的霹雳-15导弹或鹰击-21反舰导弹,作战半径达1500公里。 空警-600预警机通过电磁弹射起飞,探测半径达550公里,可同时跟踪256个目标,指挥48个作战单元,性能超越美军E-2D预警机40%。 再加上攻击-11无人机协同作战,福建舰构建了全球唯一的“有人-无人”海空协同作战网。
电磁弹射技术让福建舰实现全谱系战机适配。从33吨的歼-15T重型战机到30吨的空警-600预警机,均可在2.8秒内加速至300公里/小时起飞。 歼-15T满载弹药时作战半径达1500公里,远超美军F/A-18E/F的800公里。 甲板调度效率的提升使福建舰单日出动架次比辽宁舰提升2.5倍,真正达到“全甲板攻击”作战标准。
中国海军正式迈入“三航母时代”。辽宁舰、山东舰与福建舰形成梯次配置:一艘维护、一艘训练、一艘实战部署,确保全年无休战备。 2025年6月的双航母西太部署,首次验证了三航母分区域联合作战模式,福建舰未来可部署台岛东侧,配合射程4000公里的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将美军航母逼退至3000公里外;辽宁舰与山东舰则控制南海与东海要道。
福建舰不再单纯依赖舰载机打击,而是创新采用“三位一体”战术:航母舰载机掌控1500公里制空权,055驱逐舰用鹰击-21导弹实施远程精确打击,075两栖攻击舰投送合成旅登陆作战。 这种模式将制空、制海与登陆能力融合,单编队控制海域达1200万平方公里。
2024年以来,中国航母编队年部署时间突破200天,训练科目覆盖夜间起降、复杂气象补给等高难度项目。 在东海演习中,福建舰验证了“忠诚僚机”战术:攻击-11无人机前出300公里建立电磁屏障,为055舰发射的鹰击-21导弹提供末端制导,成功模拟对航母战斗群的饱和打击。
琉球群岛以东海域过去是美军专属训练区,如今已成为山东舰编队的常态化演训场。 菲律宾与澳大利亚等国近期频繁表达“战略焦虑”,认为中国海军已具备挑战印太秩序的实力。 美媒则评估指出,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可靠性、雷达精度(32面相控阵雷达)及舰载机出动效率均超越福特级。
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将展示中国战略威慑体系。国防部确认所有参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新型武器占比达84%。 火箭军可能首次公开展示东风-31AG洲际导弹,这款搭载于8轴16轮发射车的机动导弹,2024年完成1.2万公里全射程试射,命中南太平洋目标。 配合巨浪-3潜射导弹和东风-17高超音速武器,中国已形成“核常兼备、全球抵达”的打击体系。
本次阅兵首次按信息化作战体系编组方队。装备展示分为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战略打击等模块,突出“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的联合作战理念。 除传统主战装备外,无人智能、网电攻防、高超声速武器等新质战力将集中亮相。 国防部发言人回应新型武器提问时称:“在这里我就不先剧透了”,引发外界对新型战略核潜艇、空天武器等装备的猜测。
福建舰的中压直流电网能量传输效率比美军交流系统高50%,四台飞轮储能器保障高能武器持续供电。 歼-35的WS-19发动机推力达20吨,使其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 这些技术不仅应用于军事领域,更带动民用产业链升级。 工信部“揭榜挂帅”计划推动的脑机接口、太赫兹通信等军民两用技术,已在福建舰的雷达与通信系统中实现应用。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