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目光,真的,都跟探照灯似的打在美国身上。就因为特朗普,这位从来不按常理出牌的老兄,大手一挥,竟然把五角大楼那块“国防部”的牌子给摘了,换回了那个听着就让人后背发凉的名字——“战争部”。
这事儿可真不是闹着玩的。名字一换,那股味儿,噌地一下就全变了。空气里好像瞬间就弥漫开一股子火药味,浓得呛人。大家心里都犯嘀咕,美国这全球头号玩家,这是演的哪一出?是准备撕破脸皮,亲自下场,找个倒霉的地方,真刀真枪地大干一场了?
可谁能想到呢?主角的戏台还没搭好,暖场的直接把场子给炸了。美国那边八字才画了一撇,它在中东那个最铁、最没二话的小兄弟以色列,就已经跟上了弦的箭一样,嗖嗖地冲出去了。简直是急不可耐。
不到一个月,就那么点时间,以色列的战机,那呼啸声就没停过,跟蝗虫过境似的,一连串地空袭了6个国家。你没听错,6个。甚至连卡塔尔——按理说也是美国的盟友——都没能幸免。好家伙,这一下可真是,把中东这锅本就已经滚开的油,又狠狠地浇上了一瓢滚油。
说起这个“战争部”,听着新鲜,其实是个老古董,翻箱底翻出来的。从1789年美国刚立国那会儿,一直到1949年,人家就叫这个名。那一百多年,美国在干嘛?忙着扩张,满世界打仗,从家门口的墨西哥打到远东的菲律宾,这个部门,你说它“功不可没”都算是客气的。后来改成“国防部”,听着是温和、体面多了,可你仔细瞅瞅,它干的事儿,有一丁点儿变化吗?
你掰着手指头数数看,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再到后来的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哪场血雨腥风里少了它的影子?有人统计过,美国建国二百四十多年,竟然只有十六年是消停的,没在打仗。所以说,特朗普现在给它改回去,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返璞归真”。就是不装了,摊牌了,把那层“防御”的遮羞布扯下来,露出了本来的面目。倒也算是“名副其实”。
当然,特朗普这么干,绝不只是为了图个“名正言顺”。他那个人,你懂的,向来直白。他说了,改名,就是要让美国更专注于自己的利益,更是要吼给全世界听:别惹我,我随时准备开战。这背后,是他那个硬汉人设的政治表演,是巩固自己地位的小算盘,更是为将来那天文数字一样的军事开支,找一个听上去就特有劲儿的借口。
这可不是光说不练。你看,牌子刚挂上,矛头就戳向了拉美,威胁要派军队去“扫毒”。几千人的美军部队,已经开进了加勒比海。9月2号那天,说打就打,一艘所谓的“委内瑞拉运毒船”就被击沉了,船上11个人当场毙命。几天后,委内瑞拉的国防部长都出来公开喊话了,说美国这是史无前例的军事威胁,但他们不怕。这气氛,紧张得跟一根马上就要绷断的弦似的,委内瑞拉就成了那个随时可能被点着的火药桶。
大哥这边还在排兵布阵,调兵遣将,小弟以色列那边,炮声已经响彻云霄了。那架势,颇有点为大哥“挂牌开业”鸣炮庆祝的意思。9月9号,一则突发新闻直接把中东给震懵了:以色列空袭了卡塔尔的首都,多哈。
你敢信吗?多哈。这行动的目标,赤裸裸的,就是要对在卡塔尔的哈马斯高层搞“斩首”。以色列军方也是下了血本,十多架战机,十几枚导弹,跟长了眼睛似的,精准砸向哈马斯领导人的办公地点。事后,以色列还特高调地宣布战果,说成功干掉了5名哈马斯高层。
结果呢?没多久哈马斯就出来说话了,承认袭击是造成了6个人遇难,可以色列最想弄死的那位高级官员哈亚,命大,活下来了。这事儿恶劣在哪?卡塔尔可不是什么交战国,恰恰相反,它一直是巴以冲突里跑前跑后、苦口婆心的重要调停人。
当时,哈马斯的代表团正在多哈干嘛?他们正在研究美国代表刚递过来的一份新的和谈条款。大家正为了能不打了,坐下来谈谈。结果倒好,以色列的导弹从天而降。这不就是明摆着告诉你:我不想谈,我就是来砸场子的。这种行为,已经不是简单的军事打击了,这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粗暴侵犯,更是把以色列那根本不想停战,一心只想吞并加沙的野心,彻彻底底地暴露在了阳光下。
而空袭多哈,也仅仅是以色列近期疯狂行动的冰山一角。这已经是它在最近一个月里,连续轰炸的第6个国家了。那份袭击名单上,还写着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也门胡塞武装、加沙地带,甚至还有伊朗和突尼斯。这打击范围之广,频率之高,简直让整个中东都跟着发抖。
所以这到底是一出双簧,还是以色列自己上了头?要说图什么,从以色列自己看,它这套强硬的军事逻辑一直就没变过。在它眼里,周边的哈马斯、真主党、胡塞武装,全都是眼中钉、肉中刺,必须用最直接、最暴力的手段给拔了。更何况,现在以色列当家的这帮人,内部压力山大,正需要一场对外强硬的军事秀来转移国内矛盾,顺便捞点可怜的支持率。
但你要是把这事儿放在整个国际棋盘上琢磨,那就没那么简单了。以色列敢这么肆无忌惮,背后要是没有美国的默许甚至暗示,鬼才信。美国一直把以色列当成是插在中东最牢靠的一颗钉子,在各种场合都给它撑腰。
美国“战争部”那牌子上的油漆还没干透呢,以色列这边就心领神会地开始在中东搅混水。这一连串的行动,简直是完美地配合了美国的战略意图——把中东搞乱,牵制那些可能威胁到美国利益的地区势力。所以啊,这更像是一场心照不宣的双簧戏,美国负责搭台子、敲边鼓,以色列负责上场唱念做打,戏唱得越热闹,台下看的人越多,背后那个不可告人的目的,就越容易实现。
然而,这场看似配合默契的“表演”,代价谁来付?
还用问吗。首当其冲的,就是本就脆弱得像一张薄纸的中东局势。以色列这一通连环轰炸,就是往这堆干柴上又扔了一把火,地区冲突只会愈演愈烈,和平的希望,本来就微弱,现在更是渺茫得看不见了。
每一次空袭,每一枚导弹落下,遭殃的都是谁?都是那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在加沙,在黎巴嫩边境,在也门,无数家庭流离失所,可能昨天还在一起吃饭说笑的一家人,今天就成了新闻里一个冰冷的遇难者数字。这种野蛮的行径,也激起了国际社会强烈的谴责。联合国、各种国际组织,一遍遍地呼吁以色列保持克制,可听进去多少呢?就连美国的一些盟友,都对以色列袭击同为美国盟友的卡塔尔这事儿感到不满。以色列在国际舞台上,形象一落千丈,越来越孤立。
而对美国来说呢?默许小弟这么胡来,自己也落不着好。在国内,改名这事儿本身就吵翻了天。换个标识,改改文件,哪个不要花纳税人的钱?更重要的是,很多美国人早就受够了那没完没了的对外战争,他们想过安生日子。特朗普这一搞,只会让国内的分裂更加严重。在国际上,美国的信誉更是碎了一地。它总说自己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可现在干的这些事,让这个标签看起来无比讽刺。这种想靠肌肉和拳头来巩固霸权的粗暴方式,只会让越来越多的国家感到反感和警惕,最终被侵蚀的,恰恰是它自己赖以为生的国际影响力。
在这场乱局里,欧盟的处境最尴尬。一边是隔着大西洋的铁杆盟友美国,一边是在中东有着千丝万缕利益纠葛的阿拉伯世界。支持以色列吧,得罪整个中东;谴责以色列吧,又怕惹恼美国。进退两难,最后也只能在那儿干看着。
与这一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始终如一的立场。我们一直主张,有事好商量,和平解决争端,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暴力。对于中东局势,中国也一直在呼吁各方都冷静点,克制点,坐下来谈,这是唯一的出路。
回头再看,美国那个“战争部”的牌子,就像一个开关。它自己还没来得及亲手按下,以色列就已经抢先一步,引爆了中东的火药桶。可战争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它什么也解决不了,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更多的仇恨和更深的伤疤。无论是美国的霸权野心,还是以色列的安全焦虑,如果最终都要诉诸于暴力,那么为这一切买单的,不仅仅是中东的无辜民众。战争这个魔盒一旦打开,最终吞噬的,也必然包括打开盒子的那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