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经济很差,生意人的日子很难过,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这些中小老板是从哪一年开始,日子变得异常难过的。我想很多人第一感觉是从疫情爆发开始的,实际上还真不是这样的,我们这些中国老板的灾难实际是从疫情结束才开始的。
两年前,疫情刚刚结束的时候,中国实际上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创业大潮。那时候中国的创业者信心十足,在疫情期间没有死掉的老板,选择押上最后的本钱梭哈。疫情期间失业的人群,选择拿出多年的积蓄赌上一把,甚至连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都选择搞上几十万信用贷开始创业。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时候这群孤注一掷的创业者,一致认为疫情结束,经济会大复苏。
当我看到他们乐观情绪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因为上次如此乐观,让我栽了一个大跟头。2015年上半年,国内股市大牛市,也就在那一年是我的高光时刻,我在杭州手握两张私募基金牌照,管理资产超过二十亿。
结果下半年监管部门突然强力去杠杆,一下子股市崩了。实际上我们反应挺快的,市场刚开始出现崩盘我们就跑了。不过很遗憾,我们躲过了初一没躲过十五。年底政府开始救市,我们又忍不住诱惑进场了。那时我们也特别乐观,结局不言而喻了。我们输得一败涂地,把上半年赚得连本带利全吐出去了,连带着基金公司也被清盘。
实际上也正是因为那件事,才让我下决心放弃国内股市,去香港开基金公司,专注做港美股投资的。不过回头看也没什么用,疫情期间监管部门严查对外投资,我红火了几年的海外基金也难逃清盘厄运。
撤回国内后,我选择进入电商创投行业,没想到又遇到盲目乐观的情况,不由得后背发凉。我果断决定停止一切公司的股权投资业务,选择观望。
结果不出我所料,这些孤注一掷押注经济快速复苏的创业者输得一塌糊涂。2024年初开始,国内大大小小的老板陆续破产爆雷甚至跳楼,这里面有搞直播电商的老板,有开工厂的老板,有开实体店的老板,有拿着失业补偿金和多年积蓄创业的新手,有找不到工作贷款创业的大学生,有押房子贷款准备翻身的生意场老手,也有曾经叱咤风云的亿万富豪。不论他们曾经的身份如何,他们都有了一个统一的标签,创业失败者和老赖。
我一下子想起了大学时特别喜欢的一首英文歌《Yesterday once more》,只不过昨日重现的不是美好,而是残酷的现实,2015年我押注股市快速复苏惨败的一幕再次重现。我深刻明白了一个道理,永远不要把创业当成赌博。
正是因为有了那次惨痛的教训,才让我躲过了这一劫。事实上,最近的两年不论做直播电商,还是做实体店都是九死一生。连我自己也仅仅是 2022年赚了一点钱,最近两年勉强维持罢了,没亏本已经很不错了。而我没亏钱最大的窍门不是我多么有本事,而是我选择了轻创业。
很多人会觉得不投本钱是没法创业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的。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市场缺的不是资本,而是好的项目和流量。
在如今这个商业环境不是不能创业,而是要学会轻创业,利用互联网创业。这几年开工厂的,开实体门店的,甚至做电商的老板的确都亏钱,但是做主播的,做网红的的确很赚钱。
而且做个人 IP,做网红已经不是一件上不了台面的事情了,连雷军、周鸿祎、董明珠这样的大老板都要做自媒体,也要靠着自媒体变现,我们普通小老板自然更要全力以赴去做。
互联网时代流量才是最大的财富,谁能从互联网拿到流量谁就获得了财富。
其实我就是一个很标准的案例,2022年我转型做电商创投,我既没有投资人,也没有项目,甚至都不懂电商,可是我就是靠着边学边干,从一篇一篇更新文章开始,写了三年自媒体,更新了上千篇原创文章,累计超过两百万字。靠着做自媒体,我重新有了自己的股权投资基金和电商创投公司,还有了一万多个电商老板的微信好友,几百人的付费私董会杭湾会。前后投资了几十个电商、私域和大健康项目。
而所有一切的开始,仅仅是我注册了一个名为电商创投高鸿业的自媒体账号。
其实做短视频要比写文章简单多了,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花心思,做一个自己的自媒体账号一点也不难。想成为大网红不容易,但是成为一个垂类博主,只需要用心执行即可,别看直播短视频红利没了,但是赚点小钱依然很轻松。
这就是我搭建轻养联盟的底层逻辑,我想通过分享自己做自媒体和私域运营的经验,帮助更多的创业者可以实现轻创业。
经历了这几年跌宕起伏之后,我对很多事情也看淡了,对于我们中年创业者来说,在这个阶段,慢就是快,想要抓住下一次风起时的机遇,不是梭哈硬干,而是调整好心态,搞好健康,多交些朋友,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然后耐心等待。
在我看来,做什么生意都不难,难的是要在正确的时间去做。经济是有周期性的,在低谷期,最好的方式就是多看少动,可以考虑做一个自己的个人 IP,提升能力,积累人脉,等待机会。在我看来,做健康养生博主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既可以搞好自己的健康,还能帮到一些人,赚到一些钱,算得上一举多得。
高鸿业:杭湾会轻养联盟创始人,专注新媒体和私域创投,打造专属于中年创业者的轻养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