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的小区楼下,你会看到张叔的五金店还亮着灯。别以为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其实,他就是在等那一通随时可能打来的电话。邻居水管突然爆了,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物业,而是张叔。他骑上电动车带着扳手赶过去,收个十块钱跑腿费。这钱多吗?真不多,但大家都愿意找他,因为有事就能靠得住。久而久之,这栋楼谁家出点什么急事,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他。这种信任和依赖,其实比赚大钱还要难得。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生意反而越做越红火?梁文峰,一个做AI医疗系统的大老板,说过一句话:“任何生意能赚到钱,不是因为东西卖得贵,而是真正帮人解决了问题。”他的公司专门给偏远县城医院开发AI影像诊断工具,让医生不用再等专家跑来跑去,一台机器几分钟就能指出片子上的异常。有基层医生说:“我们以前一周才能确诊,现在半小时搞定。”这样的技术值多少钱?市值千亿也不夸张,因为它抓住了最核心、最棘手的问题。
其实,无论大小买卖,都绕不开“解决实际需求”这条铁律。你看现在网上买菜的平台,一开始只是帮小区老人代购蔬菜水果。但他们很快发现,还有乡镇果农桃子滞销、城市居民又吃不到新鲜水果这个更大的矛盾,于是一拍即合,小程序把两头连起来,如今全国配送成了标配。不少网友评价,“平台让家里老人省心,也让农民兄弟有活路”,这种好评就是口碑,也是平台最大的护城河。
再说说陈姐,她干的是家政行业,可她跟一般阿姨完全不同。有客户预约打扫卫生,她总要详细问清楚家里有没有孩子或老人。如果听说刚添新丁,就派经验丰富的阿姨上门。“我们不是只卖力气,是卖安心。”她常这样讲。有雇主评价,“用陈姐推荐的人放心,从没出过岔子”。其实大家花的钱,不就是为了图个省心吗?
类似例子还有很多:写字楼附近开临时托管班,为加班族接送孩子;社区年轻人帮腿脚不便的大爷大妈代购生活用品……这些服务单价都低,但胜在精准地填补了一些“被忽略”的缝隙。一位网友感慨:“刚开始一天也就几十块,但慢慢有人找我送药、收快递、生意自然越来越旺。”
归根结底,无论你开的是高科技公司还是街边小店,只要盯准别人没注意到但又特别头疼的小麻烦,把它变成自己的专业,你就不会缺客户,更不会缺收入。有些陪护老人的中介甚至开发健康数据追踪系统,让远方儿女可以随时查看父母状况,这样贴心的服务收费自然高一点,却依然供不应求——因为满足的是深层次的不安和牵挂。
所以啊,那些动辄谈“风口”“流量”的创业故事,看似光鲜,其实本质还是落回一句话:谁更懂用户,谁能解决更多、更具体的问题,谁才能笑到最后。不妨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身边是不是还有哪些未被满足的小需求,有没有可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答案往往就在生活细节里。你觉得,下一个值得挖掘的新商机,会藏在哪件“小事”当中呢?
#AI热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