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差点搞砸,只因请了个德国“游戏策划”教中国人打仗 - 爱电竞
爱电竞
爱电竞

长征差点搞砸,只因请了个德国“游戏策划”教中国人打仗

2025-10-10 10:26:56

长征差点搞砸,只因请了个德国“游戏策划”教中国人打仗

讲白了,任何一个濒临崩盘的项目,无论是游戏、公司还是长征,都遵循同一个朴素的道理——当所有人都在流血,只有负责拍板的人还在念PPT的时候,那这个项目离死也就不远了。

你把1935年初的遵义城,想象成一个史上最大规模的线下复盘会,就能理解当时的气氛有多么窒息。

参会人员,是一群刚从“湘江战役”这个鬼门关里爬出来的产品经理和技术骨干,项目代号“长征”,启动资金八万精锐码农,结果一个错误的版本更新,直接干到只剩三万。服务器天天被攻击,用户留存率断崖式下跌,团队士气低到尘埃里,连下一个迭代方向都不知道在哪。

而这次复盘会要清算的核心目标,就是两个当时的项目总负责人——博古和李德。一个CEO,一个空降来的德国产品VP。

他们的核心打法,突出一个“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国民党搞堡垒战术,我们就跟他搞堡垒对攻;国民党玩阵地推进,我们就跟他玩阵地消耗。这套打法在游戏里的学名叫“数值碾压”,潜台词是我的兵比你多,钱比你厚,可以硬换。但问题是,当时红军最缺的就是数值。你一个装备没成型的免费玩家,跑去跟氪金榜一大哥拼后期,这不是头铁,这是送死。

所以,遵义会议的本质,就是一场“暴力优化”前的最后通牒。它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温良恭俭让,而是一场决定项目生死的“换帅风暴”。所有人都憋着一股火,这火的名字叫:我们不想再给傻逼的决策陪葬了。

1. 版本灾难:当“海归”策划遇上“本土”服务器

任何一个玩过游戏的都知道,最怕的不是BUG,而是策划教你玩游戏。尤其是那种刚从海外大厂回来的“精英策划”,总觉得本土玩家都是土鳖,必须用他那套“先进理念”来“降维打击”。

李德,就是这么一位典型的“海归策划”。

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履历光鲜,自带德国人的严谨光环。但他犯了一个所有空降领导都会犯的致命错误:把方法论当圣经,完全无视了服务器的实际情况。他脑子里的战争模型,是欧洲战场那种大兵团、正规化、阵地对决的“3A大作”模式。

于是他给红军设计的“短促突击”战术,听起来很唬人,实际上就是让红军这种高机动性的“刺客”职业,去跟对面的“重装坦克”站桩对撸。结果呢?湘江边上,血流成河。八万人的团队,直接被砍掉一大半。

(插一句,很多游戏公司黄了,根子也在这里。老板花大价钱从暴雪、育碧挖个大神过来,大神拿着以前做《魔兽世界》的经验,非要在一个做仙侠手游的小团队里搞什么史诗叙事、复杂系统,结果就是研发周期无限拉长,成本爆炸,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四不像,谁都不爱玩。)

李德在遵义会议上的表现,更是把这种傲慢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所有人都把战败的数据拍在他脸上时,他通过翻译伍修权的回应是:我没错,是你们执行不到位。

这味儿太冲了。

像不像你跟游戏策划提建议,说这个角色太弱了,应该加强一下。结果策划回你一句:“是你菜,不懂这个角色的精髓。”

你看,傲慢是跨越时空和领域的。一个不肯承认自己水土不服的“德国专家”,和一个不肯承认自己数值填错的“游戏策划”,在甩锅这件事上,精神内核是高度一致的。他拒绝复盘,拒绝承认自己的“游戏理解”在中国这个服务器里是彻头彻尾的灾难。

2. 铁粉的执念:当“信仰”绑架了“逻辑”

如果说李德是那个瞎指挥的“空降VP”,那凯丰,就是VP身边那个最忠实的“头号粉丝兼产品经理”。

凯丰,留苏背景,根正苗红的学院派,对莫斯科那套理论奉为圭臬。在他的世界观里,苏联经验就是唯一的“版本答案”,李德就是这个答案的“活体代言人”。所以,当所有人都在质疑李德的时候,凯丰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他的逻辑很简单粗暴:我们的革命,是国际革命的一部分,必须听国际的。李德代表的就是国际,所以听李德的没错。至于死了多少人……那是成功路上必要的代价。

这种逻辑在互联网黑话里叫“对齐颗粒度”,在现实里叫“思想钢印”。

凯丰在会上公开说毛泽东那套游击战是“狭隘经验主义”,是“山沟里的马列主义”,上不了台面。他觉得,只有“堡垒对堡垒”这种硬碰硬的“正规战”,才是高级的、正确的、符合“国际先进经验”的打法。

说真的,这事儿就离谱。

这就好比一个游戏,明明是开放世界,主打自由探索,你非要用线性关卡的思路去设计,还美其名曰“我们这是致敬经典JRPG的叙事节奏”。玩家被空气墙卡得死去活来,你还在那吹嘘自己的设计理念多牛逼。

凯丰就是这样一个被理念套死的人。他不是蠢,也不是坏,他只是一个虔诚的教条主义者。他的信仰已经强大到可以无视现实中那些血淋淋的失败。在遵义会议之前,他还专门去找聂荣臻,想拉拢他一起支持博古和李德,结果被怼了回去。

这种人,在任何一个团队里都是最可怕的。因为你永远无法用事实和逻辑去说服一个靠信仰驱动的人。你跟他说项目要黄了,他跟你谈初心;你跟他说用户在流失,他跟你谈情怀。

他的反对,比李德本人的顽固更让人绝望。因为它代表着一种深入骨髓的、拒绝实事求是的思想惯性。

3. 拨乱反正:真正的“版本答案”从不来自PPT

遵义会议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它开了三天三夜,也不在于通过了多少决议。

而在于,它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绑和权力重构。它用血的教训告诉所有人一个真理:任何外来的“屠龙术”,都必须经过“本土化”改造,否则它只会变成杀自己的刀。

毛泽东在会上的长篇发言,没有引用任何一句苏联的经典语录,全都是从井冈山、从瑞金、从一次次反围剿的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土办法”。比如,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这些战术,在李德和凯丰看来,简直“土得掉渣”,完全不“性感”。

但 именно这些“土办法”,才是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唯一有效的“版本答案”。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任何脱离实际的宏大叙事,最后都会变成一场行为艺术。)

会议最终的结果,是博古、李德下台,毛泽东进入核心决策层,实际上确立了军事指挥地位。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意味着这个濒临崩溃的项目,终于踢掉了那个只会念PPT的空降VP和他的铁粉,换上了一个真正打过仗、懂服务器、有“手感”的顶级玩家。

这个顶级玩家有多重要?我是说,这个决策真的、真的很重要。

之后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一系列神乎其技的操作,把几十万国民党军耍得团团转,硬生生从绝境中杀出一条生路。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战术胜利了,这是一种底层逻辑的胜利。是从“拼数值”的笨重模式,切换到了“拼操作、拼意识、拼走位”的灵动模式。整个团队的打法,从一个笨重的“坦克”,瞬间变成了一个飘逸的“刺客”。

而凯丰,这位曾经最坚决的反对者,在亲眼目睹了这一系列“神仙操作”后,也逐渐开始反思。后来,他写出了著名的抗大校歌,歌词里充满了对这片黄土地的赞美,也算是完成了自我救赎。至于李德,他被彻底边缘化,最终默默地回了苏联,再也没能插手中国的事务。

所以你看,历史和游戏一样,总是在不断地试错和迭代。一次错误的“版本更新”,可能会让无数玩家流失,让一个伟大的项目差点死在半路。但只要团队里还有明白人,敢于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掀桌子、砍需求、换帅,那么就总有翻盘的希望。

遵义会议,就是中共这个“项目组”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热更新”。它没有增加一行新代码,却通过更换核心架构师,彻底改变了整个项目的底层运行逻辑。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牛逼,不是把国外的经念得多好,而是能用自己的方言,把脚下这片土地的故事讲明白。

这事儿,到今天,依然不过时。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