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阅兵前夕,菲律宾再次在仁爱礁挑衅,激化南海紧张局势。这次中方不再客气,直接派来了拖船,就在仁爱礁坐滩破舰附近。面对中方的强硬,走投无路的菲律宾只能一边叫嚣要武力反击,一边期待美军下场。只是小马科斯政府恐怕想多了。
在国内外多重压力下,小马科斯再次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以转移国内矛盾。同时为了缓解国内的政治斗争,马科斯不得不解雇了原本由他亲自提拔的菲律宾警察局局长托雷三世。
当马科斯解雇了托雷三世,南海局势随即升温。特别是在南沙群岛的仁爱礁,菲律宾开始采取一系列军事动作,试图测试中国的反应。中方显然早有准备,迅速部署了包括拖船在内的强大海上力量,形成了对菲方行动的压制态势。
与此同时,菲律宾军方虽然在言辞上声势汹汹,威胁要用致命武力进行反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其军力远不足以应对中国的强大海上力量。菲律宾在仁爱礁的封锁行动,不仅面临中国海警的多层监控,而且连最基本的补给线都无法打通,几乎是一场不自量力的表演。
从马科斯的行为来看,他显然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了两手策略:一方面,他通过解雇警局局长托雷三世,试图平息国内对他的批评,缓解与杜特尔特家族的紧张关系;另一方面,他则借助南海冲突,试图转移民众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然而,马科斯这种做法的隐患十分明显。
马科斯内部的政治斗争没有任何明显的胜算。在菲律宾的中期选举后,马科斯的派系节节败退,杜特尔特家族的影响力逐渐回升。为了保住政权,他不得不低头向杜特尔特家族示弱,解雇托雷三世就是这一策略的一部分。这一系列举动表明,马科斯在面对国内政治压力时的无奈,以及他为稳定国内局势而采取的妥协策略。
然而,国内问题的解决往往意味着外部策略的调整。马科斯将目光投向了南海,试图通过一场博弈来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影响力。尽管菲律宾军方表现得非常强硬,威胁要与中方展开致命对抗,但实际上,菲律宾的军事能力并不匹配其狂妄的言辞。菲律宾军方在仁爱礁的行动不过是徒劳的表演,无论是空投物资还是封锁海域,都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与菲律宾的“虚张声势”相对的,是中方展现出来的强大军事存在。中国不仅在仁爱礁周边部署了“南拖185”号拖船,还调集了大量海警船、渔船及军舰形成多层次的监控网络,完全控制了局势。这一部署显示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坚定立场,也表明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在必要时采取行动。
尽管菲律宾军方口口声声威胁要使用致命武力,甚至扬言根据《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要求美国出手干预,但这一切更像是一种安抚国内民众情绪的手段。美军的介入,尤其是在南海这样的敏感地区,并不像菲方所期望的那样自动发生。美军一方面宣称会坚定支持菲律宾,但实际上,美方从未在实际冲突中全力介入。无论是在仁爱礁的封锁行动,还是在其它海域的摩擦中,美方的参与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未曾真正为菲律宾“火中取栗”。
马科斯的态度值得深思。他的沉默,实际上是在为军方的激烈言辞做铺垫。一方面,他可以将所有责任推给军方,声称若中方采取行动,那是军方的误判;另一方面,马科斯也清楚,南海问题可以有效转移国内的矛盾,为自己的政权争取时间和空间。在这种背景下,马科斯的沉默不再是简单的回避,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政治策略。
菲律宾的南海政策无疑是危险的。首先,它无法有效维持仁爱礁的占领,无法突破中国海警的封锁,更无法实现对周边海域的控制。菲律宾军方的高调言辞,实质上是为了掩盖其在南海的无力感。而美国的支持,尽管在口头上给予了菲律宾安慰,但美国的实际态度却相当冷静,根本不可能为一艘破船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
中国的立场则更加明确和坚定。中国在南海的军事部署不仅仅是应对眼前的局势,而是长期的战略布局。“南拖185”号拖船的出现,本身就是中国海上力量常态化存在的一部分,它不仅表明了中国有能力、也有决心在南海捍卫主权。如果菲律宾继续在仁爱礁周边挑衅,中方的反应将会是果断的。
马科斯为了稳住自身宝座,毫无疑问再次拿着菲律宾进行了一次豪赌。他赌中国不会大动干戈,来真的,他赌可以激化民粹主义转移国内矛盾,他赌美国绝对不会看着他被赶下去,美国一定会在南海下场。
然而,小马科斯高估了菲律宾自身的价值,更低估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也低估了美国。对美国而言,菲律宾只不过是遏制中国的棋子,美国一贯作风就是推棋子下场,自己绝对不会陷入,而即便菲律宾在南海挑衅出擦枪走火,美国也不会为其兜底。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在南海的立场越来越坚定,未来的局势发展将取决于菲律宾是否能够理智地调整自己的策略。马科斯如果希望获得真正的和平与稳定,他必须清楚,南海不是解决国内问题的工具,而是一次冒险。如果他继续将赌注压在美国的支持上,最终只会发现自己被孤立。菲律宾如果一味挑衅中方,最终将迎来不可避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