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皖豫这三个省,说起来关系真不一般。作为中原经济区和长三角的重要纽带,它们在国家的发展大局里位置关键。就拿粮食来说,2023年这三省的粮食产量加起来,能占到全国的17.3%,也就是说,国家每6斤粮食里,就有1斤多来自这里。可让人着急的是,铁路网跟不上趟,资源想流动起来,难!
现在主要靠的陇海线、宁西铁路,早就老胳膊老腿了。就说从阜阳到淮安吧,直线距离看着不远,可火车得绕到合肥才能到,冤枉路走了不少。而且车次还少,时效也差,企业运点货,成本平白无故就增加了30%。这铁路,成了三省协同发展的拦路虎。
不过好消息是,沿淮铁路的规划提上了日程,这可是条重要的战略通道。它西起河南南阳,一路经过驻马店、阜阳、淮南、蚌埠,东至江苏淮安,全长66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总投资得1100亿元。
这条铁路的最新进展也挺受关注。它已经被纳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河南段在2024年3月就启动了预可研,按计划2025年9月能完成。安徽那边,还预留了霍邱北站。就是江苏段,线路还没定下来,北线、中线、南线各有各的说法,还在博弈呢。
三省对这条铁路的态度和进展也不太一样。河南积极性特别高,还联合安徽签了协议,想把它纳入国家规划。安徽呢,更倾向于把时速定在250公里,这样能兼顾货运,方便把农产品运出去卖。蚌埠却主张走北线,想巩固自己的枢纽地位。江苏这边,支持中线经过盱眙,因为能覆盖到没通铁路的县,可这样一来,成本就得增加20%。
其实沿淮铁路的经济带动效应可不小。它能填补平舆、新蔡等10多个县市的铁路空白,3000万沿线群众出门就能坐上火车。而且它还能衔接京九高铁、连淮扬镇城际,以后从中原到长三角,4小时就能到,形成一个便捷的经济圈。
除了沿淮铁路,还有一条两港铁路,定位是货运动脉。它连接郑州航空港和江苏大丰港,途经商丘、淮北、宿迁,设计时速160-200公里,是条普速货运专线。
这条铁路对陇海线来说,能帮上大忙。现在陇海线货运压力大,两港铁路建成后,能分担40%的货运量,豫东到苏北的物流成本也能降下来。
可三省在这条铁路上的诉求也有差异。河南2023年就启动了研究,可江苏段从泗县到宿迁这一段,进展有点慢,连合宿高铁江苏段的可研都还没批复。安徽呢,更想先推进六庆铁路,也就是从六安到安庆的铁路,因为皖西南那块铁路还挺空白的。
为啥这些铁路推进起来这么难?其实背后有不少深层障碍。规划标准上就达不成一致,河南想优先保证客运,安徽希望客货兼顾,江苏则想多覆盖些欠发达地区。
地方利益平衡也是个大难题。蚌埠想争北线枢纽,盱眙盼着能通高铁,河南又想让南线接入更多支线,各有各的想法,协调起来不容易。
而且政策窗口期很紧迫。沿淮铁路得在2025年底前完成国家规划申报,不然就赶不上“十五五”开局了。两港铁路因为合宿高铁江苏段滞后,说不定要拖到2030年以后才能有动静。
那有没有破局的办法呢?其实可以学学宁西高铁分段推进的经验。南信合高铁,就是南阳-信阳-合肥段,2025年9月工可批复,它用的“专项债+土地开发”的融资方式,就挺值得借鉴。
对于三省协调,也有些建议。可以设立沿淮经济带铁路基金,按GDP比例分担成本,比如河南承担45%、安徽35%、江苏20%。技术标准也得统一,主线按350公里时速建,支线保留货运功能。
还可以把两港铁路和国家战略捆绑申报,比如纳入西部陆海新通道,这样能争取到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支持。
要知道,铁路建设拖不得。参考宁西高铁的情况算一算,这些铁路要是延迟1年,沿线GDP可能要损失2-3个百分点。
真得抓紧行动起来。建议2025年内就建立三省铁路协调办公室,大家坐下来好好商量,联合签署建设承诺书。还要利用好《长江三角洲规划》和《中原城市群规划》这两个政策窗口,争取2026年能同步开工。
铁路通,百业兴;协调顺,发展稳。苏皖豫三省的铁路建设,不仅关乎3000万人的出行和生活,更关乎区域协同发展的大局。希望各方能早日达成共识,让这些铁路早日通车,为三省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