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您别操心带娃的事,咱家有我爸妈呢!”“那我的退休金怎么办?”——55岁的陈阿姨和儿媳妇的一场对话,把不少同龄人的心声摆上了台面。2020年初夏,在北方某小区里,这样一幕真实又扎心地发生着。老伴早走一步、独生子远在他乡成家立业,“你就好好享清福吧”,可陈阿姨偏不信命,她要给自己的晚年加点料。
有人说:“五十知天命。”可现在的五十多岁,哪像过去那样“老”?《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5)》显示,全国低龄老人(60-69岁)群体中超七成有就业意愿,而像陈阿姨这样55岁刚退下来的人,更是“不服老”的主力军。这不,她就在遛弯时碰到多年未见的同学,被问愿不愿意照顾同学母亲乔阿姨。一个月5200元工资外加食宿、用车报销,比自家的3200元退休金还高出不少。“这钱挣得值吗?”邻居们都议论开了。
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住家保姆,可不是简单陪吃陪聊那么轻松。一开始,两位老太太磕磕碰碰,各种小摩擦不断。有时候乔阿姨一句无心的话能让人憋屈半天;有时候又觉得自己怎么干啥都不中她意。“花钱的是大爷”,道理谁都懂,可真遇上性格古怪、挑剔爱唠叨的雇主,不少人直接打退堂鼓。但陈阿姨没放弃,她琢磨着网上买课学习营养搭配,还特地恶补了一下心理学知识——北京大学老龄研究所研究表明,有效沟通与情绪支持能显著提升高龄老人生活满意度。
时间久了,人跟人之间也慢慢磨合出来门道。比如,每当乔阿姨抱怨时,第一时间安慰她,让她觉得被重视;在外头,无论咋被数落,也要给足对方面子;回到屋里,再耐下性子唠嗑,把话掰开揉碎听明白。有一次社区组织义诊活动,《民政部白皮书》数据显示,高血压等慢病筛查覆盖率已达85%,但很多老人依然忽略日常管理。这回轮到陈阿姨提醒乔大娘按时吃药、控制饮食,两个人竟也变得互相依赖起来。
其实说到底,这份看似平凡甚至辛苦的工作,却让两代女性各自找到了归属感和价值感。不光是经济上的实惠,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充实——既帮别人解忧,也为自己攒下一笔更安心、更体面的养老资金。据国家统计局核准,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亿,其中选择继续劳动或灵活就业者比例逐年递增。这说明,“银发再就业”已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新常态,也是社会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的重要一步。
身边类似故事并不少见。我认识的小区张叔,今年62,一直在物业做夜班保安。他说:“闲着也是闲着,多赚点钱贴补孙子的奶粉钱。”而78岁的李伯去年把自家浴室做了适老化改造,他乐呵呵地跟大家分享经验:“政府现在还有补贴申领指南,你们快去看看!”这些普通人的生活细节,其实正是中国式养老转型期最真实、生动的一面镜像。《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明确提出,对低收入、高风险家庭给予重点支持,让更多长者能够自主选择生活方式,而不是被动等待儿女安排未来。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或者精力再去找份新差事。但只要身体允许、多一点勇气尝试,其实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晚年添上一抹亮色。毕竟,如今社会观念已经悄然改变:父母不是孩子唯一责任,“养儿防老”逐渐向“自助养老”“互助养老”转型。不管你是在照顾别人还是被照顾,只要内心坦荡、有尊严,就算每天累一点,也比守着电视机空耗光阴强百倍!
所以啊,那些还纠结于是否该再拼一把的人,不妨想想:你的能力和热情,还能不能为自己创造新的可能?别等将来后悔没抓住机会,现在行动才是真的保险箱。而且嘛,将来我们每个人都会变成需要别人帮助的大爷大妈,到时候谁会记得你曾经默默付出的温柔?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如果换作你,会不会像陈淑琴一样,为自己的晚年主动出击?还是宁肯守着稳定过一天算一天?对此你怎么看?
#百家号银发科技#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联词条: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