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王牌一出,五角大楼彻底坐不住了,美军工库存即将告罄 - 爱电竞
爱电竞
爱电竞

中国稀土王牌一出,五角大楼彻底坐不住了,美军工库存即将告罄

2025-08-09 04:36:35

中国稀土王牌一出,五角大楼彻底坐不住了,美军工库存即将告罄

今年四月,一项关于稀土出口的新规定正式开始执行。这项规定明确指出,七类中重稀土的军民两用物品,在出口时必须提供最终用途证明。这个变化,迅速触及了美国军事工业体系的敏感神经。

它直接影响了美国国防承包商的日常运作。许多企业发现,关键材料的供应,变得不再稳定。

困局显现

进入八月,《华尔街日报》率先披露了一则消息。一家美国无人机零部件制造商遭遇了麻烦。因为从中国获取稀土磁铁的渠道受阻,这家公司的订单交付被迫延后了两个月。

同一周,意大利防务公司莱昂纳多DRS的首席执行官比尔・林恩,也在一次公开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承认。公司用来制造导弹红外传感器的锗库存,已经降到了安全线附近。他担心,如果下半年供应状况没有改善,生产将受到直接影响。

如今,美国国防承包商每天早上的例会,都增加了一个固定议题。他们必须详细盘点稀土的现有库存。航空航天工业协会的副总裁达克・哈德威克,对此表示出无奈。他说行业内每天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但没人能拿出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美国军方的武器系统,对稀土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五角大楼的数据显示,美军87%的武器系统,其生产都离不开稀土。从导弹制导芯片到核潜艇的声呐,再到夜视仪的镜头和战机的隐身涂层,都需这种材料。

数据分析公司Govini进一步统计。美军现役的1900种武器系统里,有超过八万个部件,都明确依赖中国管控的稀土矿产。

以F-35战斗机为例。每架F-35单机需要消耗417公斤的稀土。特别是制造高温涡轮磁铁所需的钐、镝、铽,其供应几乎完全依赖中国。

新的管制规定实施后,市场立即出现了剧烈波动。钐的价格,一路飙升至正常价格的六十倍。这直接推高了耐热磁体的成本。仅F-35战斗机的发动机成本,就因此增加了23%。

这场危机中,中小型无人机制造商感受到了最大压力。这些公司通常只储备了几个月的库存。同时,它们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也缺乏经验。现在,许多企业面临着停产的风险。

例如,美国无人机电机制造商ePropelled,由于无法及时获得中国稀土磁体,原定一个月的订单交付,足足推迟了两个月。更令人沮丧的是,他们尝试从日本和台湾地区采购替代材料,结果发现这些材料的原材料,最终还是源自中国的稀土矿。

无人机初创公司VulcanElements的CEO,面对媒体表达了苦楚。他说公司已经收到了客户的预付款。然而,仓库里的稀土磁铁,只够制造半架无人机。剩下的订单,只能无限期地等待中国的出口审批许可。目前,美国军工企业的稀土库存,普遍支撑不了三个月。

策略明晰

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拥有重要的地位。稀土储量占全球的37%。加工产能更是高达90%。在分离技术专利方面,也占据了全球92%。这形成了从矿山开采到最终产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控制力。

这种影响力在2023年已有所体现。当时,中国暂停了缅甸克钦邦稀土的入关。尽管理由是“环保整顿”,国际镝价在当天就暴涨了70%。

今年四月生效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并非一刀切的全面禁运。中国商务部的审批有明确的分类标准。如果是民用目的,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制造,审批流程通常很快。特斯拉和苹果等民用企业的稀土进口申请,通过率达到八成。

但一旦申请涉及到军事工业用途,企业就需要提供详细的产品图纸、生产现场照片以及客户清单等资料。对于洛克希德・马丁或雷神等军工巨头的申请,有九成的申请最终都未获批准。一家西方磁铁贸易商证实了这一点。他们申请民用设施的磁铁获得了批准,但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的订单,要么被驳回,要么就被无限期延迟。

中国海关也采用了技术手段来识别。他们利用AI识别系统,能够精确辨别那些试图伪装成“民用电机部件”的稀土磁体。通过X光扫描,系统可以识别出这些“电机”内部钐钴磁体的排列方式,与F-35战机雷达部件的排列完全一致。

除了物资管控,中国在技术和人才方面也建立了严格的措施。稀土专家的护照被集中管理。离职的稀土领域员工,三年内禁止入职海外同类企业。泄密者不仅会面临巨额罚款,还可能被判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此外,中国的稀土分离技术被拆分为六道独立的工序。每组工程师只掌握其中15%的核心技术。即使有专家被挖角,也无法单独拼凑出完整的工艺流程。

中国还在国际标准制定上发挥作用。ISO稀土分类标准已被修订,明确指出“中重稀土不可替代”。这为中国的出口管制提供了一个国际层面的支撑。

例如,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投入了十亿美元建设稀土精炼厂。然而,由于其不符合中国主导的环保标准,该工厂至今无法投产。

尝试受挫

面对当前的局面,美国国防部当然没有选择坐以待毙。他们积极寻求各种应对办法,但目前来看,成果并不理想。

美国空军实验室尝试寻找替代材料。他们尝试用铈和镧来替代镝铽。然而,这种替代方案导致磁能积下降了20%,这严重影响了导弹的制导精度。另一种被寄予厚望的钆-钐共掺方案,最快也要到2027年才能投入实用。

美国也尝试投资建设自己的稀土精炼厂。MPMaterials公司获得了国防部四亿美元的补贴,用于扩建其磁体厂。然而,这家公司目前稀土分离的纯度只有60%,这与军工级别要求的99.99%标准相去甚远。

更实际的问题是,这家公司60%的稀土矿石,仍然需要运到中国包头进行精炼。其计划今年投产的量产线,即使能够顺利运行,也只能满足美国3%的需求。这对于解决整体的供应问题,显然杯水车薪。

美国国防部还批准了一项“城市采矿”计划。他们打算从废弃的手机和硬盘中提炼稀土。然而,经过成本核算,从一吨电子垃圾中只能提取一公斤稀土。每公斤的成本高达1.2万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同类产品的售价还不到2000美元。

既然本土生产困难重重,美国也尝试从第三国购买稀土。美国给加拿大的一处锗矿项目投入了1400万美元。还在澳大利亚投资了稀土矿项目,并与巴西签署了合作协议。

然而,这些海外项目普遍面临挑战。它们要么卡在环保审批环节,要么因为技术尚不过关。这些项目最快也要等到2027年才能实现量产。值得一提的是,巴西稀土矿的开采设备,其中八成,仍然是从中国进口的二手货。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投入了五亿美元研发“无稀土电机”。然而,其研发出的样品电机,功率仅为中国产品的60%,而成本却高出三倍。五角大楼的测试报告直言,这种电机如果安装在战斗机上,可能还没起飞就会被敌方雷达轻易发现。

相比之下,欧盟在稀土采购上的应对方式,显得更为务实。今年六月,德国大众汽车获准从中国包头稀土园区采购磁体半成品。但双方的合同中明确注明,“不得转售给美国防务承包商”。一旦违约,大众汽车不仅要支付20%的罚金,还将面临断供。

同期,美国通用和福特汽车公司通过白宫渠道,也获得了临时出口许可。然而,这项许可也仅限于汽车电机的使用,军工订单依然被明确排除在外。

前路几何

这场围绕稀土的博弈,已经持续了超过百日。它清晰地揭示了美国军事工业的实际状态。表面上强大,但在关键的产业链上,存在着深层的缺失。

五角大楼提出了一个目标,希望能在2027年前淘汰中国制造的磁体。但现实情况非常严峻。一旦现有库存耗尽,生产线就将不可避免地停摆。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泰克莱特在一次财报会议上曾这样表达他的感受:“中国稀土就像太平洋上的台风,我们可以预测它的路径,却无法改变它的方向。”这表明了面对现实的无奈。

中国商务部的回应则更有深意:“稀土不是武器,但必要时,它比航母更有威慑力。”这番话语,恰恰点明了稀土在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分量。美国稀土产业目前面临巨大挑战,短期内似乎很难找到突破困境的有效办法。或许,他们真的只能暂时接受这个现实。

一个国家的核心工业,若将高价值环节长期外包,最终可能付出代价。这场稀土危机,无疑为所有国家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关键供应链的韧性与自主,这是当下值得所有人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