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俄方叫这个名字,乌克兰那边用波克罗夫斯克,说到底就是顿巴斯老牌重镇。跟着俄国防部接连放出来那一批红军城方向的作战视频,谁打开看都会有点震一下。坦克互怼、炮弹乱飞、无人机“天眼”全开,画面不糊,信息量拉满。前沿是什么样子,看完觉得自己已经穿越到了前线。俄军这波视频确实没少秀肌肉,一边坦克顶住压力,一边火炮、无人机都是成套协同,用网友的话,大戏演得贼大气。
镜头一拉开,泥路,烟尘,坦克“上头”直接对一波乌军坦克开火。这种镜头,直接明给你,俄军坦克不到两分钟,连打7发,硬生生点掉了两辆乌军坦克。反观乌克兰那边,三发都丢出去,打出的响声更像是背景音,效果基本没有。现场看得出,乌军那几辆坦克迟疑中后撤,最后没太多操作空间,直接搭进去了。炮手、驾驶员、观察员配合很熟练,坦克操作干脆,后撤也利落。这种视频谁看都明白,俄军在短兵相接、坦克对决里很看重细节和效率。
切个镜头,无人机那边更欢快。俄军“中部”集群来了一台“海鹰-10”,飞起来就是半天,火炮调整、定位都靠它。火炮直接通着无线连接,屏幕上一堆标识,目标立马被锁。看惯游戏的网友都明白,这种无人机火炮一挂钩,火力覆盖几乎没有死角,精准到哪种程度,网友都开玩笑说“像考试抄了答案一样准”。敌方阵地被拖出一串烟柱,炮弹落点清晰,乌军临时掩体没什么神奇的防护,直接被解除战斗力。
讲回背景,红军城为什么重要,这地就是典型的交通心脏。俄军要是拿下这地,顿巴斯几条大动脉全断,后勤、补给、兵力调度都得绕远路。坐标一摆,乌军一眼就看懂不妙了,这地丢了,东部防线就像穿了洞的盾,什么补给、防御、增援都得重新理思路。俄军这段时间明摆着咬定红军城,是真的想用“围而不攻”这张牌,饿死乌军的意志,零敲碎打之后再搞定城池。
坦白说,俄军的打法越往后越套路。切断交通,压缩空间,无人机、高精度火炮、电子干扰一起上,乌军就像被笼住的猎物。视频里能看出,乌军尝试突围、修补补给线,结果刚一出来就是火力全开,寸步难行。更细的是,这种操作节奏是递进的,越往后城内压力越大,乌军反击能力被慢慢削光,最后就剩思想层面的坚守了,不光是兵力问题,更像士气跟不上。
看反应,俄方对这次行动很重视,国防部连夜发公告,强调“目标已被多次精确打击”,俄媒也跟着声称“市政大楼与火车站部分区域已经被控制”,镜头扫过去,有坦克、有俄军标志,一地旗帜,人行路口静悄悄。对岸乌方发言没闲着,坚称“红军城没被完全包围”,防线还撑着,重申“离全面包围还有不小距离”。但乌军主动避谈补给线,更多讲“坚守”,侧面说明压力真的很大。
网友讨论风向很鲜明,那边说“又像巴赫穆特那种持续消耗战”,这边有人感慨红军城现在变成新博弈场。还有人拿世界历史比,说“红军城是顿巴斯新工厂,争的是未来地区走势”,目的就是谁能把握住战略高地,谁就能以此为跳板,下一步指向哈尔科夫还是扎波罗热,军事推进都得看这块拼图。
视频曝出来以后,最直观的冲击还是那种压倒感。火炮、无人机、载具齐活,乌军的极限防御再拼百般法子,能守多久不确定,被包围失去补给是写进战史的教训。俄军这边则感觉节奏慢慢快了,一个红军城打掉,等于整个东部防线都有可能被拉扯出“压力带”,后面的城市、乡村都得面对补给-防区-士气的三重考验。乌克兰指挥体系还要不要为一座城市惹整个布局动摇,这题不好解。
有人问,这波对双方都是啥影响?乌军要是守不住,顿巴斯能源通道、交通枢纽跟着少了一块,西部增援不到前线。东部防线有个口子,下一步大概率就是“多点突破”,守城之战变成后撤保线,本来人手、弹药都紧张,耗成持久战就会越来越被动。俄军要是拿下,不止补给线自己掌控,东线阵地也能释放兵力,继续横扫临近区域。
这场战斗,怎么看都是俄乌双方一场定格局的关键博弈。乌军消耗在城,俄军磨刀不误,谁拖谁,谁消谁,现在还看不清结局,但翻遍过往战史,谁能抓住交通中枢,谁才能掌握战局主动权。无人机、火炮、坦克联动,信息化战争下的小型城市攻防,技术和士气,两头都不能弱下去。这波视频真的看出俄军不是简单靠数量压制,而是讲方法、玩协同。
一座城市,是地理、交通、后勤的核心,更是象征和节点。谁占了,谁就多一分主动。红军城攻防戏码一场接一场,局势没到定音时刻,红军城变成俄乌之间的新“风向标”,到底谁能留下最后一面旗子,下一轮新局还会再翻新。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