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天津结束的上合组织峰会,是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会议最终通过了《天津宣言》在内的24份文件,明确了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还决定成立上合开发银行,建立多个合作平台和中心,一起表态要维护二战的胜利成果,支持多边主义……可以说,这次峰会收获颇丰,非常圆满成功。
要说往更深一层想,这次峰会最值得留意的一个成就,其实没有写在任何官方文件里——那就是,“中俄印战略大三角”似乎开始露出点轮廓来了。
之前咱们讨论过,面对西方的制裁和北约东扩带来的压力,比如乌克兰危机之类的,俄罗斯迫切需要找到突破口。所以,普京很早就提了个“大三角”方案,想把中国和印度都拉进来,组建一个抗衡美国的联盟,试图动摇美帝的霸权,推动世界多极化。可是呢,受制于中印边境的长期争议和印巴之间的克什米尔纷争,这个构想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推进。
最近这段时间,局势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得不说,特朗普那边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印关系似乎真的开始“有望”了。莫迪主动提出想去中国访问,我国外长访印时,莫迪都破格接待,连印度媒体也开始报道中国的实际情况……这些都算是中印关系可能迎来转机的好兆头。
其实,印度对中国的警觉早就存在了,他们那种“两头算计”的策略也还没彻底放下,所以中印关系即使有点好转,也不大可能一下子走得特别快。不过眼下这个趋势,的确出现在了,况且中印的高层目前都在故意抓住、利用这个势头呢。
之前咱们讲过,中俄印要想真正组成战略三角,最大的拦路虎就是中印的关系,当然,这个锅主要得印度背。现在,中印气氛有点缓和,中长远来看,还有可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个所谓的“大三角”,也算是有点雏形了。这可不是我们随便猜的,实际上,中俄印三方最近都在暗中或者明面上推动这事儿。
比方说,印度执政的人民党成员透露,德里不会被美国的压力搞得低头,还打算重新启动“俄印中”合作机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表态,中方愿意和俄印保持沟通,推动合作。莫迪访华期间,不仅和中国领导人谈了几句,峰会刚开始,中俄印三国领导人也随意聊了几句。这些细节都表明,三方其实都在有意识地靠近。
要是这个战略三角真的扎牢了,对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可是影响巨大咧。这三国的面积合起来,占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差不多占到全球的二分之一,GDP总量超过全球的五分之一,工业产值还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一。如果再把其他上合组织成员也算进去,这些数字就更吓人了。可以说,只要中俄印真心齐心协力,国际多极化的局面就真的能成形,美国那独霸天下的霸权架构,也就不远了。
所以你说,这是不是这次上合峰会最大的收获?绝对算得上,但它偏偏也算个“变数”,没法通过宣言或文件来明确写明。尤其在刚开始的阶段,这关系还不够稳固、还不能彻底定型。不过就算这样,这股趋势的未来前景已经让人振奋期待了。
当然得说一下,在中俄印这三方里,每个国家的打算和定位都不完全一样,尤其是俄罗斯的布局特别值得关注。根据普京的考虑,这个组合是“俄印中”,把俄罗斯排在第一位,然后是印度,最后才轮到中国。
这次天津峰会期间,普京和莫迪还在他专车里偷偷聊了一个小时,没人陪,连中国也没搭把手。事后,克里姆林宫出来说,那辆车上环境大家都熟,聊起来也停不住,“根本没想换地方”。有句老话说,“解释就是掩饰”,这场“秘密会谈”显然不是那么简单的偶然。
俄罗斯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他们得和中国联手遏制美国的霸权地位,另一方面又要提防中国快速崛起。印度和俄罗斯之间没有什么地缘上的冲突,更像是“天作之合”的伙伴,关系自然走得更近。未来,俄印两国可能会携手应对新的世界格局,合作空间挺大的。
所以啊,无论是策略还是联盟、合作,基本上都是一时的,谁都别指望有什么不变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才是真的。现在中俄印的合作,不过是因为目前彼此的利益契合罢了,没啥长远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