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和我探讨,子承父业,二代接班,会不会是未来出路的常态呢?
也许这是张雪峰们的主流观点吧,但我却认为多少有些“以偏概全”了。
发现孩子的天赋,就如同点亮孩子内心的光,让他们奔赴合适的岗位从事擅长和热爱,或许听起来理想化,却本就应该是作为规划师的爸妈之理想。
前阵子,谢霆锋与张柏芝的大儿子谢振轩(Lucas)被剑桥大学物理系录取的新闻刷屏了。
这位顶着星二代甚至是“星三代”光环的年轻人(爷爷谢贤是影视圈常青树,奶奶是港姐出身),就没有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带着家族光环进军娱乐圈,而是用科技实力证明了自己,成为2025年剑桥在中国大陆录取的240多名学子之一。
他的成长之路又是怎样的呢?
天才少年追求热爱,换个赛道去发光
谢振轩在15岁时,就用3年时间完成了5年的中学课程,比正常学生提前了整整两年。他的物理天赋尤为突出,不仅笔试成绩超越了97%的考生,还复原并升级了父亲谢霆锋早年设计的机械臂模型,加入了节能模块,作品已被香港科技馆收藏。
此外,他在剑桥大学期间创作的3D打印作品直接入驻校博物馆展厅,科研价值被教授们集体认可。当同龄人还在实验室熟悉仪器时,谢振轩已把创新成果摆进世界顶尖学府的展示柜。
他的弟弟谢振楠(Quintus)同样优秀,用矿泉水瓶设计的智能投喂器获得了日内瓦特别创意奖,在学校保持全A成绩。
两兄弟科技娃,用实际行动撕掉了“星二代”标签,换了一条赛道去展示实力。
解读科技娃的成长密码:内因+外力
谢振轩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内因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溺爱不娇纵的家教理念,以及尊重兴趣与特长的家庭环境,都功不可没。母亲张柏芝曾在采访中表明“绝不会让孩子进娱乐圈发展”。
谢振轩小时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霸”,小学三年级数学测验曾考过70多分。但他对机械原理充满好奇,常常把家里的旧手表、坏遥控车拆得七零八落,就为了研究齿轮如何转动。母亲没有扼杀他的好奇心,反而在书房专门给他设了一个角落放置这些“废品”。
而谢霆锋早年对物理的浓厚兴趣和机械臂设计,恰恰成为了儿子探索物理世界的启蒙教具。
资源投入与兴趣引导的双轨教育:张柏芝选择了“资源投入与兴趣引导”的双轨模式。兄弟俩自小学起便接受新加坡数理教育体系的熏陶。
新加坡数学教育之所以全球闻名,其精髓在于CPA(Concrete-Pictorial-Abstract,具体- pictorial -抽象)教学法。
化抽象为直观:通过画模型(Model Drawing) 的方式,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直观的条形图等视觉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重概念与思维:强调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而非死记硬背或机械刷题。
新加坡的科学教育则强调从小激发兴趣:幼儿园阶段就通过参观、绘本、活动等生动方式普及科学知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以正式学科方式进行体系化学习。
强调实验与技能:小学科学课程中约有20%的时间和分数专门用于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建模能力以及实验设计与解释能力。
因材施教的分流体系和双语教育环境,也提供了更适配的学习节奏,允许加速学习,与国际化的学术发展接轨。
这套CPA学习法,其实也正在被中国的更多教育机构引入,比如在访谈赛先生创始人大卢老师时,就提到过异曲同工的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式学习,从具象体验出发,逐步抽象化的学习路径,更适合数理化学科的启蒙和知识加固。
星二代转型科技娃的教育启示
谢振轩的成长故事固然有着明星家庭的资源优势,但教育理念何尝不是普通家庭可借鉴呢?
用兴趣投喂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谢振轩对物理的浓厚兴趣,是支持他深入研究的动力源泉。像侦探一样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必然能够发现他们真正的兴趣所在。
天赋匹配主赛道:谢振轩没有选择轻松继承家族资源进军娱乐圈,而是选择了自己最具优势的物理领域。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强求孩子复制他人的成功路径并无意义,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最长板去发挥才是王道。
理论与实践结合:谢振轩不仅理论学习能力强(3年完成5年课程),动手能力同样出色(改良机械臂、3D打印作品)。真正的科技培养应该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允许孩子做自己:张柏芝曾表示,“孩子不是为了实现父母的人生计划和梦想,他们有自己想要的精彩。”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让孩子能够自由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
长期主义的坚持:兴趣可以有很多,最终却如同溪流入海,将多件事做成同一件事,科技的学习,需要在一个赛道上持续奔跑,长期主义,需要我们具有守护的耐心和持续的支持,摒弃急功近利之心。
我常说,教育乱局下,越内卷,越需要定力。“教育这件事,不需要很用力,但必需很用心。”这才是培养科技娃乃至所有孩子健康成长的真正密码。
我是烜妈,常被科技娃嫌弃的北大文科老妈,小学语文课本《同学请大声点》作者。大厂老兵,三观极正,从媒体到创投,带娃创业两不误。 #育儿妈妈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