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15年学历成提干“拦路虎”,他递交退伍申请,装备部当天来人挽留 - 爱电竞
爱电竞
爱电竞

坚守15年学历成提干“拦路虎”,他递交退伍申请,装备部当天来人挽留

2025-09-02 03:49:50

坚守15年学历成提干“拦路虎”,他递交退伍申请,装备部当天来人挽留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你疯了吗?15年的兵龄,说退就退?"

"不退又能怎样?每次都是学历不够,我等不起了!"

"可你的技术全团第一,这次万一..."

"万一什么?万一还是被刷下来?"

刘建国愤怒地扔下扳手,"我儿子在学校被人笑话,说他爸爸没出息!我还要让家人等多久?"

连长王磊沉默了,眼前这个满身油污的老兵,眼中满是绝望。

01

2023年5月的西北边防,戈壁滩上热浪翻滚。上午十点,某边防团装甲连的训练场上,一台新式装甲车正在进行例行保养。

38岁的刘建国趴在车底,熟练地检查着每一个零部件。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滴落在沙土上,很快被炙热的地面蒸发。这个动作,他已经重复了整整15年。

"班长,水!"新兵小李递过来一瓶矿泉水。

刘建国接过水,咕嘟咕嘟喝了大半瓶,这才缓过劲来。西北的五月,中午温度就能飙到三十八九度,下午更是热得让人窒息。

"小李,记住了,这个滤芯必须每隔500公里就要检查一次。"

刘建国指着装甲车的一个部位,耐心地教导着,"别看它小,一旦堵塞,整台车都得趴窝。"

小李点头记下,眼中满是敬佩。在连队里,刘建国的技术水平是出了名的。不管多复杂的故障,到了他手里都能迎刃而解。

"班长,听说又有提干名额了?"小李小声问道。

刘建国手上的动作停了一下,脸色暗淡下来:"别问这些,好好干你的。"

小李还想说什么,连长王磊就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份红头文件。

"建国,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王磊的神情有些复杂。

刘建国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油污:"什么事,连长?"

"上级又下来提干名额了,这次是三个。"王磊顿了顿,"按照技术考核成绩,你排第一。"

听到这话,小李兴奋得跳了起来:"班长,这下好了!你终于..."

"别高兴得太早。"刘建国打断了小李的话,表情平静得让人心疼,"老规矩,学历不够,过不了政审关。"

王磊沉默了。他当然知道刘建国的情况。

2008年入伍至今,15年时间里,刘建国先后6次被推荐提干,每次技术考核都是第一名,可每次都因为学历问题被刷下来。

军队改革后,对干部的学历要求越来越严格。本科学历几乎成了硬性指标,而刘建国只有高中毕业证。

"建国,要不你再去考个学历?现在网络教育挺方便的。"王磊建议道。

刘建国摇摇头:"连长,我试过。2019年报了个函授大专,可部队训练任务那么重,回家又要照顾家人,实在抽不出时间学习。再说,我这个年纪了,记性也不如年轻人。"

王磊看着眼前这个朴实的汉子,心中五味杂陈。刘建国的技术水平在整个团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可偏偏就败在了学历这道坎上。

"那这次的名额..."王磊试探性地问。

"给年轻人吧。"刘建国的声音很平静,但王磊听得出其中的无奈,"小赵、小孙他们都是大学生,能力也不错,让他们去。"

说完,刘建国转身继续检修装甲车,背影看起来格外萧瑟。

小李在一旁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他心中,班长就是最优秀的士兵,可为什么偏偏因为一纸学历证书,就要被埋没呢?

中午吃饭的时候,食堂里议论纷纷。

"听说这次提干又有老刘的份?"

"技术是没得说,就是学历不够。"

"唉,真是可惜了。老刘要是有个本科学历,早就是连长了。"

"现在不比以前了,没文凭真不行。"

刘建国听着周围的议论声,默默吃着饭,一句话都没说。

下午训练结束后,刘建国独自一人走到连队后山的小亭子里。这里是他经常来的地方,每当心情烦躁的时候,他就会到这里静静地坐一会儿。

远山如黛,夕阳西下。刘建国掏出手机,翻看着家人的照片。妻子王秀梅朴实的笑容,女儿刘小雨稚嫩的脸庞,还有儿子刘小军调皮的神情。

这个家,就是他最大的精神支柱。

手机铃声响起,是妻子打来的。

"建国,听说部队又有提干的机会?"王秀梅的声音透着期待。

刘建国沉默了一下:"秀梅,这事你别操心了。"

"怎么能不操心呢?咱们结婚这么多年,我还不了解你?每次提干都是因为学历问题,你心里比谁都难受。"

王秀梅的声音有些哽咽,"建国,要不你就回来算了。村里老张家儿子在深圳打工,一年能挣十几万呢。"

听到妻子这话,刘建国心中一阵酸楚。他何尝不想回家呢?可是,15年的军旅生涯,军营已经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秀梅,这事以后再说。小雨最近学习怎么样?"刘建国转移了话题。

"小雨很懂事,成绩一直很好。就是..."王秀梅欲言又止。

"就是什么?"

"就是她想考军校,可咱们家这个条件..."王秀梅的声音越来越小。

刘建国握着手机,心中五味杂陈。女儿想考军校,这本来是好事,可军校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他们这个家庭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

"秀梅,你告诉小雨,让她好好学习,学费的事我来想办法。"

挂了电话,刘建国坐在亭子里久久没有起身。夜色渐深,远处的军营灯火通明,可他的心中却一片迷茫。

02

第二天清晨,刘建国照例起床出操。作为班长,他要比其他战士早起半小时,检查连队的各项准备工作。

"班长早!"小李和几个新兵齐声问候。

"早!今天训练强度会很大,大家都打起精神来。"刘建国检查着队伍,确保每个人的着装都符合要求。

上午的训练是装甲车驾驶,刘建国负责技术指导。他站在训练场边,仔细观察着每一名战士的操作。

"小李,换挡的时候动作要轻一些,你这样会损伤变速箱。"

"小赵,转弯半径太小了,这样容易翻车。"

"小孙,速度控制得不错,但是刹车时机还需要提前一些。"

刘建国的指导总是那么准确、到位,战士们都听得很认真。

就在这时,团部的吉普车急匆匆地开了过来。车上下来的是团装备科的张科长,脸色十分焦急。

"王连长,刘班长在吗?"张科长一下车就急忙问道。

"在,正在指导训练呢。"王磊指了指训练场,"张科长,发生什么事了?"

"别提了,昨天刚到的那台新装甲车出故障了,厂家派来的技术员看了半天都找不出问题。眼看下个月就要参加重要演习了,这可急死人了。"张科长擦着额头的汗珠。

王磊立刻明白了:"您是想让建国去看看?"

"对!整个团里,就数刘班长的技术最过硬。"张科长连连点头,"这种时候,只能指望他了。"

很快,刘建国被叫到了装备维修厂。那台出故障的装甲车就停在车间里,几个身穿工装的技术员正围着它发愁。

"刘班长,你来了!"厂家的技术员看到刘建国,眼中闪过一丝希望,"这台车昨天还好好的,今天早上一启动就报警,我们检查了一整天都找不出问题。"

刘建国走到装甲车前,仔细观察着仪表板上的故障代码。然后他打开引擎盖,开始逐一检查各个部件。

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团长都惊动了,亲自赶到现场。

"怎么样,建国?"团长询问道。

刘建国擦了擦满脸的汗水:"团长,这个故障比较复杂,可能需要更多时间。"

"没关系,你慢慢查,不着急。"团长拍了拍他的肩膀,"相信你的技术。"

下午两点,刘建国还在车底下忙碌着。他已经把能检查的地方都检查了一遍,可还是没找到问题的根源。

"班长,要不先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小李担心地说。

刘建国摇摇头:"不急,我再仔细看看。"

他重新爬到车底,用手电筒照着每一根电线,每一个接头。经验告诉他,这种故障往往出现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突然,他的手电筒照到了一个细微的电路接口。这个接口看起来没什么异常,但刘建国敏锐地发现,接口的颜色比其他地方要深一些。

他小心翼翼地拆开接口,果然发现了问题:接口内部的铜片出现了氧化,导致接触不良,引发了整个系统的故障。

"找到了!"刘建国兴奋地从车底爬出来。

众人围了过来,看着他手中那个小小的接口。

"就这么个小东西?"厂家技术员难以置信。

"别小看它,这个接口连接的是主控模块和动力系统,一旦出现接触不良,整台车都会瘫痪。"刘建国耐心地解释着。

更换了新的接口后,装甲车顺利启动,所有故障指示灯全部熄灭。

"太好了!"张科长激动得跳了起来,"刘班长,你真是我们团的宝贝疙瘩!这种连厂家都搞不定的故障,你居然能找出来!"

团长也是满脸欣慰:"建国,你这技术水平,真是没得说。这次演习能顺利进行,全靠你了。"

厂家的技术员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师傅,您这技术水平,比我们厂里的老工程师还厉害!您是从哪里学的?"

刘建国憨厚地笑了笑:"没什么,就是这些年修得多了,有经验而已。"

当天晚上,团部专门为刘建国举行了一个小型的表彰会。团长亲自给他颁发了"技术能手"的奖状。

"同志们,刘建国同志今天的表现,充分体现了我军技术骨干的过硬素质!"团长在讲话中大力表扬,"像这样的人才,就是我们团的宝贝财富!"

台下掌声雷动,刘建国站在台上,心中百感交集。

表彰会结束后,团长把刘建国单独留了下来。

"建国,你的技术水平我是知道的,整个军区都找不出几个像你这样的人才。"团长语重心长地说,"关于提干的事..."

听到这里,刘建国心中一紧。

"我知道你的情况,学历确实是个问题。不过你放心,我已经向上级反映了,希望能够特事特办。"团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像你这样的技术骨干,不能因为一纸文凭就被埋没。"

刘建国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团长,谢谢您!"

"别谢我,这是你应得的。"团长笑了笑,"好好干,我相信会有好消息的。"

回到宿舍后,刘建国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团长的话给了他希望,可他心中依然忐忑不安。

毕竟,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向上级反映他的情况了,可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历,就像一座大山,压在他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

03

一周后的下午,刘建国正在宿舍整理内务,手机铃声急促地响起。

"建国,不好了!"妻子王秀梅的哭声从电话里传来。

刘建国心中一紧:"秀梅,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小军在学校被人欺负了,回家哭了一下午。那些孩子说他爸爸就是个当兵的,没出息,比不上别人家在城里做生意的。"

王秀梅哽咽着说,"建国,咱儿子才12岁啊,他懂什么?"

听到这话,刘建国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家人因为自己而受委屈。

"秀梅,你别哭了。我给小军说几句话。"

"爸爸..."电话里传来儿子怯生生的声音。

"小军,告诉爸爸,他们都说了什么?"刘建国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一些。

"他们说...他们说当兵的都没出息,挣不到钱,还不如在家种地。"儿子委屈地说,"爸爸,你真的没出息吗?"

刘建国鼻子一酸,差点掉下眼泪:"小军,爸爸告诉你,保家卫国是最光荣的事情。那些说闲话的人,他们不懂。"

"可是爸爸,为什么别人家都比咱们家有钱呢?小明他爸在县城开店,一年能挣好多钱。小华她妈在城里上班,住的是楼房。"儿子天真地问。

刘建国沉默了。12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感受到现实的残酷了。在这个物质至上的时代,军人的清贫和坚守,确实很难让人理解。

"小军,爸爸虽然挣钱不多,但是爸爸保护的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安全。这样的工作,是很光荣的。"刘建国耐心地解释。

"我知道爸爸很厉害,可是..."儿子欲言又止。

"可是什么?"

"可是我也想住楼房,想要新衣服,想要新书包。"儿子的声音越来越小,"班里同学都有的,我都没有。"

听到这里,刘建国的心彻底碎了。作为父亲,他给不了孩子优越的物质条件,现在连孩子的自尊心都保护不了。

挂了电话后,刘建国独自坐在床边,眼中含着泪水。

这时,小李推门进来:"班长,晚饭时间到了,一起去食堂吧。"

看到刘建国的表情,小李关心地问:"班长,你怎么了?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

刘建国摆摆手:"没事,你先去吃吧,我一会儿就来。"

小李犹豫了一下,还是关上门走了。

夜深了,刘建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团长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他掏出手机,翻看着通讯录,最后停在了一个名字上:马建华。

马建华是他的老战友,三年前转业到市里做公务员。两人关系很好,经常联系。

犹豫了一下,刘建国还是拨通了电话。

"国哥!这么晚了,什么事这么急?"马建华爽朗的声音传来。

"建华,我想问你个事。"刘建国的声音有些沉重,"你转业后,生活怎么样?"

"挺好的啊,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最主要的是能天天回家陪家人。"马建华顿了顿,"国哥,你这是怎么了?听起来心情不太好。"

刘建国把今天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包括儿子在学校受欺负的事。

马建华听完,沉默了良久:"国哥,我理解你的心情。当年我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你后悔过吗?"

"说不后悔是假的,毕竟在部队那么多年,感情很深。可是为了家人,为了孩子,有些选择是必须要做的。"

马建华诚恳地说,"国哥,你也该为自己和家人考虑考虑了。以你的技术水平,转业后肯定能找到好工作。"

"可是..."

"国哥,现实就是现实。你在部队再有能力,学历不够就是过不了提干这道坎。与其这样耗下去,不如早点为将来打算。"

马建华的话很直接,但也很在理,"你今年都38了,再过几年想走都走不了了。"

挂了电话,刘建国更加纠结了。老战友的话虽然现实,但也确实有道理。

第二天早上,刘建国照例带领战士们出操。晨曦中的军营依然那么美丽,可他的心情却怎么也好不起来。

"班长,你今天怎么了?看起来心事重重的。"小李关心地问。

"没什么,可能昨天晚上没睡好。"刘建国勉强笑了笑。

训练结束后,连长王磊把他叫到了办公室。

"建国,我听说你家里出了点事?"王磊关心地问。

刘建国点点头,把昨天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王磊听完,叹了口气:"建国,我知道你不容易。军人家庭都有这样的问题,物质条件确实比不上地方上的一些人。"

"连长,我有时候真的很迷茫。"

刘建国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在部队这么多年,付出了那么多,可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孩子在学校被人看不起,妻子在家承受各种压力,而我连提个干都因为学历不够..."

"建国,你别这么想。军人的价值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王磊安慰道。

"连长,您说的道理我都懂,可是..."

刘建国苦笑着摇头,"道理是道理,现实是现实。我的孩子需要更好的教育,我的妻子需要更好的生活,而我,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总不能让他们一直跟着我受苦。"

王磊沉默了。他知道刘建国说的都是实情,这也是很多军人家庭面临的共同困境。

"建国,你是想..."王磊试探性地问。

"连长,我想了一夜。如果这次提干还是因为学历被刷下来,我就申请转业。"

刘建国的声音很平静,但决心很坚定,"我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家人需要我。"

听到这话,王磊心中一震。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建国,你再考虑考虑。团长已经在向上级反映你的情况了,说不定这次会有转机。"

"连长,您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是现实就是现实,我等不起了。"刘建国站起身,"如果没有其他事,我先回去了。"

看着刘建国离去的背影,王磊心情沉重。失去这样一个技术骨干,对连队来说将是巨大的损失。

可是他也理解刘建国的选择,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有些责任是必须要承担的。

04

一个月后,提干结果公布了。和预料中一样,刘建国再次因为学历问题落选。

那天下午,王磊把结果告诉他的时候,刘建国表现得很平静,就像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一样。

"连长,我知道了。"他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建国,你..."王磊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连长,没关系的,我早就习惯了。"刘建国笑了笑,那笑容中有释然,也有苦涩,"15年了,也该是时候做个了结了。"

当天晚上,刘建国坐在宿舍里,面前放着一张白纸和一支笔。他要写一份申请,一份他考虑了很久的申请。

笔尖在纸上停留了很久,最终还是落了下来:

"尊敬的组织:

我是装甲连班长刘建国,现郑重向组织提出转业申请..."

写到这里,刘建国的手停了下来。15年的军旅生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坚守,就要用这样一份申请来结束吗?

他抬头看了看墙上的那些荣誉证书,看了看桌上家人的照片,心中五味杂陈。

"为了更好地承担家庭责任,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了让妻子过上更好的生活,我恳请组织批准我的转业申请。"

写完最后一个字,刘建国放下了笔。

他知道,这份申请一旦递交上去,就意味着他军旅生涯的结束。

第二天早上,刘建国照例起床出操。可是战士们都能感觉到,班长今天的状态有些不对劲。

"班长,你今天怎么了?"小李担心地问。

"没什么,好好训练。"刘建国的话很少,但训练要求依然很严格。

上午十点,刘建国拿着那份申请走进了连部。

"连长,这个给您。"他把申请放在王磊的桌上。

王磊看了一眼申请书的标题,心中一沉:"建国,你真的想好了?"

"想好了。"刘建国点点头,"15年了,该是时候为家人考虑了。"

王磊拿起申请书,仔细看了一遍。写得很简单,但每个字都透着坚定和无奈。

"建国,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王磊想要挽留,"你再给我点时间,我去找团长谈谈,说不定还有转机。"

"连长,您别为难了。"刘建国摆摆手,"我心意已决,这份申请您看着办吧。"

说完,刘建国转身就要离开。

"建国,等等。"王磊叫住了他,"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真的没有转机,你打算去哪里?"

"我表哥在县城包工程,答应带我去干。"刘建国回答道,"虽然辛苦点,但收入比在部队强多了。"

王磊点点头,他知道这已经是刘建国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了。

"那行,我会尽快帮你办手续。不过在正式批复之前,你还是好好干,别影响了连队的训练。"

"连长放心,我不会因为私事影响工作的。"

刘建国走后,王磊坐在办公桌前发了很久的呆。

他舍不得这个技术骨干,可又不知道该怎么挽留。在现行的制度框架内,学历就是硬门槛,他也没有办法。

想了想,王磊拿起电话,拨通了团长的号码。

"团长,刘建国递交转业申请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我知道了,你先把申请放在那里,暂时不要上报。"

"团长,您的意思是..."

"我再想想办法。这样的人才,不能轻易放走。"

挂了电话,王磊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也许团长真的有办法呢?

下午的时候,刘建国接到了妻子的电话。

"建国,我听表哥说了,你真的决定转业了?"王秀梅的声音中带着期待。

"是的,我已经递交申请了。"刘建国的声音很平静。

"太好了!"王秀梅兴奋地说,"表哥说了,你去了之后,一个月至少能挣一万块钱,比你现在的工资高多了。到时候咱们就能在县城买房子了,孩子们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听着妻子兴奋的声音,刘建国心中却没有多少喜悦。15年的军旅生涯,说放弃就放弃,心中怎么能没有不舍?

"秀梅,你告诉孩子们,爸爸很快就能回家了。"

"建国,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可是这是最好的选择。你为了这个家,为了国家,已经付出得够多了。"

王秀梅安慰道,"现在该为自己考虑考虑了。"

挂了电话,刘建国独自走到了连队后面的那个小亭子。这里承载着他太多的回忆,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就会到这里坐一坐。

夕阳西下,远山如画。可今天的美景,却让他心中更加不舍。

"班长,你在这里啊。"小李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刘建国转过头:"小李,训练结束了?"

"结束了。"小李走到他身边坐下,"班长,听说你要走了?"

刘建国点点头,没有说话。

"班长,我舍不得你。"小李的眼中含着泪花,"在连队这一年多,你教了我很多东西,不光是技术,还有做人的道理。"

"小李,你是个好兵,以后要好好干。"刘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其他老班长。"

"可是他们的技术都没有你好啊。"小李委屈地说,"班长,你就不能再考虑考虑吗?"

刘建国摇摇头:"小李,有些事情不是我能决定的。我有我的责任,有我的选择。"

两人坐在亭子里,静静地看着夕阳落下。这样的黄昏,他们还能有几次?

05

第二天上午,刘建国正在带领战士们进行装备维护训练。这些日常的工作,他已经做了15年,每一个动作都烂熟于心。

"小李,记住,这个螺丝要用专用工具,不能用普通扳手。"

"小赵,你这样操作是错误的,很容易损坏设备。"

"小孙,动作再仔细一点,技术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

刘建国一边指导着战士们,一边想着自己即将离开这里。

这些战士,有的跟了他一年多,有的是刚来的新兵。离别在即,他想把自己的技术尽可能多地传授给他们。

就在这时,一辆吉普车急匆匆地开进了连队。车还没停稳,装备部的李参谋就跳了下来,脸色十分紧急。

"王连长,刘建国在哪里?"李参谋一下车就急忙问道。

王磊正好从办公室出来,看到李参谋这副样子,心中一紧:"李参谋,出什么事了?"

"我听说昨天的那个装备故障是刘建国解决的?"李参谋顾不上回答王磊的问题,直接问道。

"是的,那台新装甲车的故障,连厂家技术员都束手无策,最后是建国找到问题所在的。"王磊回答道,"李参谋,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这种技术水平,在整个军区都找不出几个!"李参谋感叹道,然后看了看王磊,"王连长,我今天来就是为了这事。上级刚刚有了新的指示..."

说到这里,李参谋突然看到刘建国正从训练场那边走过来,立即停住了话头。

刘建国看到李参谋,有些意外。昨天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李参谋今天专程来连队,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李参谋!"刘建国快步走过来,立正敬礼。

李参谋打量着眼前这个朴实的老兵,眼中满是赞赏:"小刘,听说你要转业?"

这话一出,训练场上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尴尬。战士们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悄悄看着这边的情况。

刘建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李参谋作为装备部的参谋,消息肯定很灵通,他递交转业申请的事情,对方肯定已经知道了。

"李参谋,我..."刘建国低着头,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参谋走到他面前,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红色的文件袋:"你先别急着回答我的问题,看看这个。"

刘建国疑惑地接过文件袋,打开一看,整个人顿时呆住了。只见他的眼睛睁得老大,手都开始微微颤抖,脸上的表情从疑惑变成了震惊,再变成了难以置信。

"这...这是真的吗?"刘建国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周围的人都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连长王磊也好奇地想要凑过来看看那份文件里到底写了什么,能让刘建国如此震撼。

李参谋看着刘建国震惊的表情,满意地点点头:"内容很震撼吧?不过..."他伸手将文件重新收了起来,"这里面还有更详细的条款和具体的实施细则,你想知道全部内容的话..."

说到这里,李参谋停住了话头,意味深长地看着刘建国。

刘建国呆呆地看着被收起的文件,心中五味杂陈。刚才那一眼,他看到的内容已经足够震撼了,但显然那只是冰山一角。

"李参谋,您的意思是..."刘建国试探性地问道。

"小刘,这份文件关系到你的前途,也关系到我们军队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李参谋认真地说道,"但是详细内容涉及到一些机密性的政策条款,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看的。"

王磊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完全不知道那份文件里写了什么,能让刘建国如此激动。

"建国,到底什么情况?"王磊忍不住问道。

刘建国此时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刚才看到文件内容时的兴奋,现在又被悬在了半空中。

他很想知道文件的详细内容,但李参谋的意思很明显,这不是能够随便透露的。

"李参谋,我该怎么做?"刘建国诚恳地问道。

李参谋看了看周围,然后对王磊说:"王连长,能借用一下你的办公室吗?我需要和刘建国单独谈谈。"

"当然可以。"王磊立刻答应,但心中的好奇心被吊得更高了。

看着李参谋和刘建国走向办公室,战士们也都议论纷纷。

"班长这是怎么了?刚才看文件的时候,表情太吓人了。"

"肯定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你看李参谋那么郑重其事的样子。"

"班长不会真的要走吧?我还想跟他多学点技术呢。"

小李站在训练场上,心中满是担忧。昨天班长还说要转业,今天就有装备部的参谋专程来找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办公室里,李参谋关上门,确保谈话不会被外人听到。

"小刘,你刚才看到的那份文件,确实关系到你的前途。"

李参谋认真地说道,"但是具体的内容和执行细节,涉及到军队的人事政策调整,需要保密。"

"我理解。"刘建国点点头,"李参谋,您能告诉我,我需要做什么吗?"

"很简单,撤回你的转业申请。"李参谋直接说道,"然后等待进一步的通知。"

"可是..."刘建国还是有些犹豫,"我的家庭情况您也知道,孩子需要更好的教育环境,妻子也希望我能回到地方发展。如果这次还是像以前一样..."

"小刘,我理解你的担忧。"李参谋打断了他的话,"但是我可以明确告诉你,这次的情况和以前完全不同。你刚才看到的那份文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刘建国心中还是充满疑惑:"李参谋,能不能给我一点时间考虑?"

李参谋看了看手表:"今天下午5点之前,我需要你的答复。如果你决定相信这次的机会,就撤回转业申请。如果你坚持要走,我也不会勉强。"

说完,李参谋站起身:"小刘,机会不是每次都有的。你的技术水平我很清楚,像你这样的人才,军队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李参谋走后,刘建国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心中矛盾极了。

刚才那一眼看到的文件内容,确实让他震撼不已。但是15年来的经历告诉他,希望越大,失望也可能越大。

他该怎么选择?

06

下午三点,刘建国还坐在办公室里发呆。李参谋给他的时间只剩下两个小时了,可他依然没有做出决定。

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了。

"请进。"

门开了,团长走了进来。看到刘建国坐在那里愁眉苦脸的样子,团长叹了口气。

"建国,李参谋找你谈的事,我都知道了。"团长坐在他对面,语气温和,"你心中有顾虑?"

刘建国抬起头:"团长,15年了,每次都是这样。我真的不敢再抱希望了。"

"建国,我理解你的心情。"团长点点头,"但是这次真的不一样。你知道吗?昨天晚上,我接到了军区装备部部长的电话。"

听到这话,刘建国心中一动。军区装备部部长,那可是很大的领导了。

"部长在电话里专门提到了你,说你解决装备故障的技术水平,在整个军区都是顶尖的。"

团长继续说道,"像你这样的技术人才,是军队现代化建设急需的。"

"可是团长,我的学历..."

"建国,时代在变,政策也在变。"团长打断了他的话,"现在军队建设更加注重实用性人才,对于特殊贡献的技术骨干,已经有了特殊的政策通道。"

刘建国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但很快又暗淡下来:"团长,具体是什么政策?"

团长看了看办公室的门,确保没有人偷听,然后压低声音说道:"根据最新的军委文件,对于在技术领域有突出贡献、能力特别优秀的士官,可以破格提拔为技术军官,学历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破格提拔?"刘建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仅如此,还有专门的技术岗位津贴,收入会比现在高出不少。最重要的是,子女可以享受军官子女的教育优待政策。"

团长详细解释着,"建国,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刘建国听得心潮澎湃,但理智还是让他保持冷静:"团长,这个政策刚出来,会不会还有什么变数?"

"建国,实话告诉你,你已经被列为第一批试点人选了。"

团长认真地说,"军区装备部那边,对你的技术能力非常认可。只要你同意,很快就会有正式的任命下来。"

刘建国沉默了很久,然后问道:"团长,如果我接受这个机会,需要我做什么?"

"很简单,继续发挥你的技术专长,同时带几个徒弟,把你的经验传承下去。"

团长微笑着说,"军队现在缺的就是像你这样既有实战经验,又有过硬技术的人才。"

听到这里,刘建国终于动心了。这不就是他一直期待的机会吗?

"团长,我愿意试试。"刘建国的声音有些颤抖,"但是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如果最后还是不行,希望组织能理解我的选择。"刘建国坦诚地说。

团长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建国,我向你保证,这次不会让你失望的。"

下午四点半,刘建国找到了连长王磊。

"连长,我想撤回转业申请。"

王磊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笑容:"建国,你想通了?"

"想通了。"刘建国点点头,"15年的坚守,不能就这样放弃。"

"太好了!"王磊激动地握住他的手,"建国,你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五点整,李参谋再次来到连队。这次,他带来的是一份正式的文件。

"刘建国同志,恭喜你!"李参谋笑着说道,"根据军区的决定,你被破格提拔为技术军官,军衔为少尉。"

听到这个消息,刘建国感觉自己像在做梦一样。15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李参谋,这...这是真的吗?"刘建国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当然是真的。"李参谋拿出正式的任命书,"刘建国同志,你现在是我们装备部的技术军官了。明天就可以去领新军装。"

看着任命书上的红印章,刘建国的眼中含满了泪水。15年的等待,15年的坚守,终于有了回报。

07

第二天上午,刘建国穿上了崭新的军官服。镜子中的自己,肩膀上多了一道金光闪闪的军官标志。

"班长...不,应该叫刘军官了。"小李兴奋地说道,"您这身军装太帅了!"

刘建国笑了笑,心情格外好。昨天晚上,他给妻子打了电话,告诉她这个好消息。

"建国,你说的是真的吗?你真的当军官了?"

王秀梅在电话里激动得哭了,"15年了,终于熬出头了!"

"是真的,秀梅。而且收入也会增加不少,小雨考军校的学费不用愁了。"刘建国高兴地说。

"太好了!我这就去告诉孩子们,告诉村里的人,我们家建国当军官了!"王秀梅的声音中满是骄傲。

上午九点,刘建国来到了装备部报到。李参谋亲自接待了他。

"刘军官,欢迎加入装备部大家庭!"李参谋热情地握住他的手,"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们的技术骨干了。"

"李参谋,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刘建国由衷地感谢道。

"不用谢我,这是你应得的。"李参谋带着他参观装备部,"你的办公室在这里,以后你主要负责新装备的技术保障和人才培训工作。"

看着属于自己的办公室,刘建国心中满是感慨。从一个普通的班长,到现在的技术军官,这个转变来得太突然,也太珍贵了。

"刘军官,这是你要带的三个徒弟。"李参谋介绍着三个年轻的士兵,"他们都是技术兵,基础不错,就等你来指导了。"

三个年轻人整齐地向刘建国敬礼:"刘军官好!"

"好,以后我们就是师徒了。"刘建国认真地看着三个年轻的面孔,"我会把我所有的技术都传授给你们。"

下午,刘建国开始了他的第一堂课。在装备维修车间里,他面对三个徒弟,开始传授自己15年来积累的经验。

"记住,技术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螺丝,每一根线路,都可能关系到整台设备的安全。"刘建国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些经验,都是我这些年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三个年轻人听得非常认真,不时地做着笔记。

"师父,您这技术是怎么练出来的?"其中一个徒弟好奇地问。

"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多看、多想、多动手。"刘建国笑着说,"我刚入伍的时候,也是什么都不懂。但是我不怕吃苦,每次有故障,我都会跟着老师父学习。"

"师父,听说您差点要转业了?"另一个徒弟问道。

刘建国停下手中的工作,看了看三个年轻人:"是的,我确实考虑过。15年的坚守,说不辛苦是假的。"

"那您为什么又留下来了?"

"因为我发现,有些东西比金钱更重要。"刘建国认真地说,"那就是责任,是传承,是对这身军装的热爱。"

傍晚时分,刘建国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走出装备部的大门,他看到夕阳西下,远山如画。

这个时候,他的手机响了。是女儿刘小雨打来的。

"爸爸,妈妈说您当军官了,是真的吗?"女儿兴奋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

"是真的,小雨。爸爸现在是军官了。"刘建国笑着说。

"太好了!爸爸,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也要考军校,像您一样保卫祖国!"女儿的话让刘建国心中暖流涌动。

"好,爸爸等着你。"

挂了电话,刘建国深深地吸了一口西北的空气。这里的风沙依然很大,这里的条件依然艰苦,但他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08

三个月后,装备部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技术考核。上级要检验各部队的装备维修水平,考核结果将直接影响部队的年终评比。

"刘军官,这次考核很重要,你的三个徒弟准备得怎么样?"李参谋关心地问道。

"李参谋,您放心,我对他们有信心。"刘建国自信地回答。

三个月来,他每天都在悉心指导三个徒弟。从基础理论到实际操作,从故障诊断到应急处理,他把自己15年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

考核当天,来自军区的专家组对各部队的技术兵进行现场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故障诊断和实际维修三个部分。

刘建国的三个徒弟表现得非常出色。理论知识对答如流,故障诊断准确迅速,实际维修更是让专家们刮目相看。

"这三个年轻人的技术水平很不错啊。"专家组的领导夸赞道,"谁是他们的师父?"

"报告首长,是我。"刘建国上前一步。

专家组领导仔细打量着刘建国:"你就是那个破格提拔的技术军官?"

"是的,首长。"

"不错,不错。"领导满意地点头,"像你这样的技术骨干,就应该发挥传承作用。这三个徒弟教得很好。"

考核结果公布了,刘建国所在的装备部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三个徒弟更是包揽了个人前三名。

庆功会上,团长专门表扬了刘建国:"刘军官的传承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技术骨干!"

会后,刘建国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

"请问是刘建国同志吗?我是军区装备部的王部长。"

听到对方的身份,刘建国立刻站起身来:"首长好!"

"刘同志,你的事迹我都听说了。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技术军官,15年的坚守很不容易。"王部长的声音很和蔼,"你现在的传承工作做得很好,我们准备推广你的经验。"

"首长,这是我应该做的。"

"刘同志,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如果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还会坚持走技术这条路吗?"

刘建国毫不犹豫地回答:"会的,首长。这15年的经历告诉我,只要坚持,总会有收获的时候。"

"好!就是要有这种精神。"王部长满意地说,"刘同志,我们准备让你到军区装备部工作,负责全军区的技术人才培训。你愿意吗?"

这个消息让刘建国兴奋不已。军区装备部,那是更大的平台,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长,我愿意!"

半个月后,刘建国正式调入军区装备部,担任技术培训科科长。这个职务对他来说是全新的挑战,但他充满了信心。

新的办公室比之前大了一倍,墙上挂着军区装备分布图。从这里,他可以统筹整个军区的技术人才培训工作。

"刘科长,这是您的工作计划。"秘书小王递过来一份厚厚的文件,"按照王部长的指示,您要在三个月内制定出全军区的技术人才培训方案。"

刘建国接过文件,仔细翻看着。上面详细列出了各部队的技术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

"小王,帮我约一下各部队的技术骨干,我要亲自了解一下情况。"

接下来的一个月,刘建国跑遍了军区所属的各个部队。从边防团到装甲师,从通信营到工程兵连队,他深入一线,了解技术人才的真实情况。

在某装甲师,他遇到了一个和自己当年很相似的老兵。

"报告首长,我叫李大海,入伍12年了。"那个老兵有些紧张地汇报着。

"别紧张,我们聊聊。"刘建国和蔼地说,"听说你的维修技术很不错?"

"还行吧,就是学历不够,提不了干。"李大海苦笑着说。

听到这话,刘建国心中一动。这不就是当年的自己吗?

"李大海,你想过报考军校吗?"

"想过,但是年龄超了。现在的政策,超过30岁就不能报考了。"

刘建国点点头,然后问道:"如果有其他途径让你提干,你愿意吗?"

"愿意!做梦都愿意!"李大海眼中闪过希望的光芒。

回到军区后,刘建国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培训方案。他想到了像李大海这样的技术骨干,决定在方案中加入特殊人才的培养通道。

方案制定完成后,刘建国向王部长做了详细汇报。

"刘科长,你这个方案很有创新性。"王部长仔细看了方案,"特别是这个'技术骨干特殊通道'的设计,很有针对性。"

"部长,我自己就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深知这些技术骨干的不容易。"刘建国诚恳地说,"他们有技术、有经验,就是缺少一个机会。"

"好!就按你的方案执行。"王部长当即拍板,"你来负责具体实施。"

三个月后,首批通过"技术骨干特殊通道"提拔的军官名单公布了。李大海名列其中。

当李大海接到提拔通知的时候,激动得哭了。

"刘科长,谢谢您给了我这个机会!"他握着刘建国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不用谢我,这是你应得的。"刘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干,把技术传承下去。"

一年后的春天,刘建国站在军区装备部的办公楼顶,俯瞰着整个军营。远处的训练场上,战士们正在进行装备操作训练。

这一年来,他的培训方案在整个军区推广开来,已经有上百名技术骨干通过特殊通道得到了提拔。

更重要的是,技术传承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年轻士兵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手机铃声响起,是女儿刘小雨打来的。

"爸爸,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被军校录取了!"女儿兴奋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

"太好了,小雨!爸爸为你骄傲!"刘建国高兴得跳了起来。

"爸爸,谢谢您一直以来的坚持。如果您当年选择了转业,就不会有今天的我。"女儿懂事地说,"我要像您一样,在军队里发光发热。"

挂了电话,刘建国心中满是感慨。15年的坚守,终于有了最好的回报。

这时,秘书小王走了过来:"刘科长,有个好消息告诉您。军委决定,将您的培训经验在全军推广。"

"真的?"刘建国有些不敢相信。

"真的!而且,您还要到军委装备部做经验介绍。"小王兴奋地说。

刘建国站在楼顶,看着远山如黛,夕阳西下。

15年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怀着朴素的理想来到军营。15年的风雨历程,有过迷茫,有过挫折,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

但是,坚守让他收获了成长,收获了成功,也收获了人生的意义。

现在的他,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经历为无数个像他一样的技术骨干开辟了一条新路。

军营里的号角声响起,新的一天开始了。刘建国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大步走向自己的办公室。

还有很多工作等着他去完成,还有很多技术骨干等着他去培养。

15年的坚守,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不放弃,只要肯坚持,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道路上闯出一片天地。

而这,就是坚守的意义。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