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印巴边境那场空战,表面上看就是两家邻居又打架了,谁知道这一打,把咱们中国制造的霹雳-15E导弹给整出了国际影响。
事情是这样的,印度那边收集了战场上的导弹碎片,然后拉着包括日本在内的一堆国家的专家一起研究。本来以为就是例行公事,结果这一研究不得了,把日本那些军事专家给整得坐不住了。
日本专家6月份就开始嚷嚷,说咱们中国搞武器出口“反向虚标”,啥意思呢?就是说霹雳-15E的说明书上写着“最大射程145公里”,可实战数据显示打到了181.5公里,超出了25%!
这下日本专家不干了,酸溜溜地说:“西方武器标注的是理论最大射程,中国却把最低保证值当成宣传数据。”说白了,就是嫌咱们太保守了,明明能打那么远,干嘛要写得这么低调?
咱们先说说这场空战的来龙去脉。当时印度空军派了6架战机的编队越过边境,里面还包括他们引以为豪的“南亚最强”阵风战斗机。这些单价2.5亿美元的金贵玩意儿,刚进入巴控克什米尔空域,就被巴方的歼-10CP给锁定了。
有意思的是,阵风配备的“频谱”电子战系统全程静默,直到导弹逼近20公里才发出警报,这会儿想跑?晚了!巴基斯坦空军公布的作战数据显示,击落位置距离发射点181.5公里,印方还声称阵风是在300米到200米的超低空被击落的。
这场交锋可不小,路透社8月2日的报道确认了一些事实:整个空战持续了一个小时,参与战斗的战机超过110架,被称为“数十年来最大规模的空战”。
空战一开始,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就下了死命令:集中火力击落阵风战斗机。事实证明,巴方采用咱们中国的DTS-03数据链打造的“杀伤链”还真不赖,具备全域协同能力,抗干扰设计也很牛,分布式的架构把空中、陆地和空天监控平台全给整合了,作战效率那叫一个高。
再说回那个让日本专家气急败坏的“反向虚标”问题。日本专家特别提到,相比霹雳-15E这个外贸版本,中国自用版的霹雳-15更猛,射程可能飙到200-300公里,还有霹雳17和霹雳21这种“大杀器”。
8月6日,更让日本专家坐不住的消息又来了。印度媒体报道称,日本专家的研究成果出来了:这款导弹不但射程远,打得还特别准,关键是还能分辨战斗机释放的诱饵。
现在咱们得聊聊现代空战的套路了。一旦战机被敌方导弹锁定,触发雷达告警后,飞行员一般都会采取自卫措施,其中释放箔条干扰弹几乎是标准求生程序。这些干扰弹在空中瞬间形成大量虚假热源或雷达反射信号,造成无数个假目标,目的就是诱骗导弹偏离真实目标。
问题来了,箔条干扰弹还能救命吗?
按理说,空空导弹进入末端追踪时,如何穿透干扰“迷雾”,准确辨识假目标并摧毁真目标,这是所有空空导弹的最高性能追求,也是衡量其是否属于先进导弹的终极标准。
霹雳-15E在这方面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印方说阵风在300到200米超低空被击落,这再次证明了霹雳-15E的低空抗杂波能力、抗干扰能力有多强悍。
你想想,低空飞行对目标识别的困难不光是战机发射箔条干扰弹形成假目标,更关键的是,地面的各种建筑物、山峰都会形成回波,造成杂乱的声波干扰,进一步加大锁定真正目标的难度。
所以霹雳-15E在末段经历的考验可不简单,它不光要排除阵风战机、苏-30战机、米格-29战机、幻影2000战机释放的箔条干扰弹和干扰信号,同时还得排除地杂波信号。这说明霹雳-15E导弹末制导系统的智能化处理水平相当高。
说到这儿,咱们得聊聊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国家的导弹设计都有个毛病,就是过分追求纸面射程和速度,在实战抗干扰能力上却存在明显短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罗斯的R-27中程空空导弹,曾经被吹成“中程杀手”,可在实际冲突中,面对干扰时命中率大幅下降,被人调侃为“昂贵的烧火棍”。
霹雳-15E不一样,它不光在射程上达到了先进水平,采用双脉冲发动机实现更远的有效射程和末端持续能量优势,核心突破更在于配备了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AESA)导引头。
日本研究团队证实了该导弹导引头能在箔条云、电子干扰噪声和强烈杂波交织的复杂电磁“泥潭”中,精准辨识出真正的战机目标,并完成致命一击。这正是印度空军多种主力战机,包括其寄予厚望的阵风,在实战中吃亏的技术根源。
更让日本研究团队心惊的是,霹雳-15E实际上还是中国10年前的技术,而且还是外贸版。这就让人不得不琢磨,中国自用版的性能得有多牛?
按理推测,霹雳-17具备攻击更高价值目标的能力,比如预警机、加油机、运输机这些空中后方目标。而霹雳-21作为更先进的空空导弹,虽然公开信息有限,但肯定集合了中国在这个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代表着新高度。
当日本专家怒斥中国军工“参数造假”时,其实已经有点上纲上线了。毕竟标注高低是各国自由,国际上又没硬性规定必须报最大值。低报性能顶多算策略不同,离“诈骗”还差得远呢。
他们真正害怕的是游戏规则被颠覆。霹雳-15E导弹用181.5公里的实战数据撕碎了传统军事评估体系,而自用版300公里的威慑半径,让第一岛链的防空网形同虚设。
往后日本可能还会拿霹雳-15E当借口,推动自卫队军事升级,比如多买F-35、升级导弹防御系统。咱们中国这边估计还是老样子,不吭声但继续干实事,空军巡逻不会停。
东亚局势呢?中国空军实力增强,日本、韩国甚至美国都得重新算账。霹雳-15E的射程和威力,等于在东海和台海画了个更大的“禁飞圈”,平衡正在悄悄变。
这事儿说到底,就是技术实力说话的年代。当初谁能想到,一场局部冲突能引发这么大的连锁反应?中国制造的导弹不声不响地展现了真实水平,把一些国家的专家给整得坐立不安。
你觉得这种“低调标注,高调表现”的做法怎么样?是不是比那些喜欢吹牛的做法更靠谱?欢迎大家聊聊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