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故事基于真实历史事件进行叙述,所有内容均来源于史实记载,文中涉及人物情感表达为合理推演,基于史实基础;如有表达的观点仅代表笔者个人理解,请理性阅读。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特此说明!谢谢!
乾隆五十大寿那天,满朝文武都来贺寿,可他坐在龙椅上脸色越来越难看。
那些大臣送的贺礼一个比一个俗套,听得他都想打哈欠了。
纪晓岚倒是献了副不错的对联,把乾隆哄得挺开心。
可乾隆这人就爱较真,非要当场再考考这位大学士。
他看到个老鼠洞,突然来了灵感,蹦出个上联想看纪晓岚的笑话。
01
乾隆五十年正月十五,紫禁城里热闹得不得了。
这天是乾隆皇帝的五十大寿,按照祖制要办千叟宴。说是千叟宴,其实来的老头子足足有3000多个,全是60岁以上的。这规模在清朝历史上都是头一回,连康熙当年都没搞过这么大的阵仗。
金銮殿里人山人海,白胡子老头子坐得满满当当。最老的那个已经141岁了,乾隆特地让他坐在最前头的位置。按理说这么热闹的场面,皇帝应该高兴才对。
可乾隆坐在那龙椅上,脸色却一点点变难看了。
礼部尚书捧着一块牌匾上前献礼,上面写着"万寿无疆"4个大字。接着又有大臣送来"圣躬康泰"的字画,还有"福如东海"的摆件。这些贺礼听起来挺吉利,可乾隆心里却憋着一股火。
这帮人除了拍马屁就不会干别的了?30年前他爹过生日的时候就是这套说辞,一点新意都没有。
礼部尚书还在那里念贺词,什么"皇上春秋鼎盛,文治武功盖世无双",乾隆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又是这些陈词滥调,听得他都要睡着了。
就在乾隆快要忍不住发火的时候,纪晓岚站了出来。
02
纪晓岚这人平时话不多,可一开口就不一样。
他不像其他大臣那样捧着厚礼,就拿了张纸走到殿前。纪晓岚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微臣有一副对联,献给万岁。
乾隆来了兴趣,纪晓岚的对联向来不俗,这回又能整出什么花样?
纪晓岚念出了那副对联:上联是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下联是五十年圣寿,自兹以往,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这对联一出,满殿鸦雀无声。
好家伙,这拍马屁拍得有水平啊!说大清疆域四万里,古今无双,又祝乾隆能活一万年。关键是对仗工整,寓意吉祥,比那些俗套贺礼强太多了。
乾隆听了龙颜大悦,连连点头夸赞纪晓岚才华横溢。
可乾隆这人就是爱较真。平时看纪晓岚对对子那么厉害,心里痒痒的,非要当场再考考他。他扫了眼殿内,目光落在角落里一个老鼠洞上,突然灵机一动。
乾隆指着那个老鼠洞,缓缓说道:纪爱卿,朕再出个上联,你可敢接?
纪晓岚连忙拱手:微臣愿闻。
鼠无大小皆称老。乾隆说出了这7个字。
03
这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看似简单的7个字,可细想起来门道不少。老鼠不分大小,都叫老鼠,这"老"字是固定的。"大小"还是一对反义词,对起来难度真不小。
更要命的是,乾隆这上联还带着讽刺意味呢。在场的官员都是"老"字辈的,不管官大官小,在皇上面前都是臣子。这是在暗示什么?
纪晓岚听了也皱起眉头,开始琢磨起来。
这上联确实有点意思。动物名称、固定叫法、反义词,还得对仗工整,不是那么好对的。他想了好几个动物,牛有公母,马有雌雄,这些都不太合适。
旁边的和珅见纪晓岚迟迟不答,心里暗自得意。平时这老家伙对对子那么厉害,这回看你怎么办,终于要栽跟头了吧。
大殿里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地的声音。3000多个老头子都等着看热闹,纪晓岚到底能不能接住这个上联?
乾隆坐在龙椅上,嘴角微微上扬。这个上联他想了好久,就是要让纪晓岚栽个跟头,免得他太得意忘形。看着纪晓岚额头上冒出的汗珠,乾隆心里别提多痛快了。
纪晓岚站在那里,脑子里转得飞快。他想了一个又一个,可总觉得不够贴切。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殿外忽然传来一声清脆的鸟叫声。
纪晓岚听到那声音,眼睛突然亮了。他抬头看向殿外,正好看见一对鹦鹉在枝头上叫唤。脑子里灵光一闪,这不就是答案吗?
纪晓岚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心里已经有了完美的下联。
04
纪晓岚朗声说道:
微臣对出了!鹦有雌雄都叫哥!
这下联一出,满殿哗然。
妙啊!老鼠对鹦鹉,"老"对"哥","大小"对"雌雄","皆称"对"都叫",对仗工整得没话说。更绝的是,鹦鹉不管公母都叫八哥,正好对应老鼠不分大小都称老。
乾隆听了拍案叫绝,连声称好。纪爱卿果然名不虚传!
和珅在旁边脸都绿了。本想看纪晓岚出丑,结果人家又对出了绝对。这老家伙的脑子是怎么长的?怎么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在场的老头子们也都点头称赞。活了这么大岁数,还头一回见识到这么精彩的对联较量。这简直就是现场版的文人斗智啊。
纪晓岚松了口气,还好刚才那声鸟叫提醒了他。要不然今天还真要在皇上面前丢人了。那鹦鹉叫得真是时候,简直就是老天爷在帮忙。
乾隆也挺佩服纪晓岚的机智。本来想给他个下马威,结果反而成就了一副千古绝对。看来这位大学士确实有两把刷子,不是靠拍马屁上位的。
05
这副对联很快就传出了宫外,成了京城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文人墨客们都说这是千古绝对,后来谁也没能对出更好的下联。有人试着对"龟有老幼都称王","鱼有大小均称鲜",可总觉得差了那么点意思,没有纪晓岚那句来得巧妙。
其实乾隆出这个上联,还有更深的意思在里头。
那时候朝廷里官员成群,可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不多。大部分人就知道溜须拍马,像老鼠一样只会钻营。乾隆借着对联发发牢骚,也是对这种风气的不满。
纪晓岚的下联也很有门道。鹦鹉会学舌,暗指那些只会重复别人话的官员。可"都叫哥"又化解了讽刺的意味,把话题轻松地带过去了,既不得罪人,又显示了自己的机智。
这就是纪晓岚的厉害之处,既能理解皇上的心思,又能巧妙地化解尴尬。在那个时代,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千叟宴结束后,乾隆心情大好。不但有了千古绝对,还见识了纪晓岚的机智反应。这一老一少的君臣搭档,确实配合得天衣无缝。
那些原本看纪晓岚笑话的大臣们,这下都老实了。人家不但没丢脸,反而出了风头,以后可得小心点,别再小看这位大学士了。
从那以后,每当有人提起对联,必然要说到这副"鼠无大小皆称老,鹦有雌雄都叫哥"。它不但对仗工整,还蕴含着深刻的智慧,成了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
话说那些平时只会拍马屁的大臣们,看到纪晓岚这一手,心里都服气了。
原本以为皇上要给纪晓岚个下马威,结果反倒成全了人家。那些想看热闹的官员,这下都蔫了。
和珅更是郁闷得不行,本来想看纪晓岚栽跟头,谁知道又让他风光了一把。这老家伙每次都能逢凶化吉,真是气人。
乾隆看着那些大臣们的表情,心里暗暗好笑。平时你们就知道说些好听话,关键时刻还是得看纪晓岚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啊。
史实来源:
主要依据:《清实录·高宗实录》记载乾隆五十年千叟宴规模超过3000人;《啸亭杂录》记载纪晓岚善对联,常与乾隆进行文字游戏;《楹联丛话》收录此对联并称赞为"大手笔"。
查证说明:对联产生的具体情境有多个版本,本文采用千叟宴说法,对话内容为合理推演。对联本身确实存在且广为流传,体现了清代文人智慧。乾隆确实举办过千叟宴,纪晓岚确有其人且以对联闻名,但具体对话场景为后人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