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收入差距这么大?中马住房真相让人意外 - 爱电竞
爱电竞
爱电竞

同样收入差距这么大?中马住房真相让人意外

2025-08-10 12:59:58

同样收入差距这么大?中马住房真相让人意外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啥同样都是一万多美元的年收入,马来西亚人住的是带小院子的别墅,咱们中国人却挤在高楼大厦里?

前两天看到一组数据,我整个人都有点懵。2024年马来西亚人均GDP是11868美元,咱们中国是13306美元,说白了就是收入水平差不多。可你去吉隆坡转一圈,满大街都是联排别墅和独栋房子,人家停车带花园,生活别提多惬意了。再看看咱们这边,北上广深的朋友们,哪个不是住在三四十层的高楼里,一栋楼几百户人家。

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点意思。我专门查了查资料,发现这背后的门道可不简单。

马来西亚那边的住房情况,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的数据,人家全国住房里头,独栋和联排占了70%以上,公寓高层加起来连30%都不到。你想想,730多万套房子,独栋就有241万套,联排257万套,这是什么概念?

我有个朋友去年在吉隆坡工作过一段时间,跟我说那边买房的人,超过一半都喜欢联排或者别墅。为啥?空间大呗,能停两辆车,还有小花园种花种菜。人家城市化率75%,可很多人还是住在低密度的区域,开车上班也就二十来分钟。

反过来看咱们这边,202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住宅中高层占了85%以上。你走在上海北京的大街上,三十多层的楼盘到处都是,一栋楼住几百户人家,这已经是常态了。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要问了:凭啥人家能住得这么宽松?

时间差是个大问题,人家起步早了20年

这事儿得从历史说起。你知道1990年的时候,马来西亚人均GDP已经2586美元了,咱们才317美元。人家是咱们的8倍!到了1996年,人家4900美元,咱们700美元,还是7倍的差距。

那时候马来西些靠什么发家致富?出口导向工业化,吸引外资建厂,电子、石油、制造业拉着经济往前跑。人家早在2000年就进入中等收入水平了,房子该盖的都盖了,而且都是联排和别墅为主。

咱们呢?改革开放是1978年开始的,真正发力是1992年,爆发式增长得等到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那时候咱们人均GDP还不到1000美元,住房基本上还是单位分房或者平房。

更要命的是,2000年到2020年,咱们城市人口从4.6亿暴涨到9亿。这么多人涌进城市,得赶紧盖房子住啊。高层公寓效率高,一块地能住更多人,开发商也喜欢,因为利润大。

所以说,人家马来西亚早20年就完成了这个过程,房子库存都是低层的。咱们还在追赶阶段,只能选择高层模式。

经济结构不一样,钱的去向也不同

马来西亚是典型的代工经济,电子制造业占出口的60%,汽车年产量50万台。不过说实话,核心技术还是靠进口。比如生产芯片但不设计,光刻机得从国外买。汽车组装也得靠日本、德国的零部件。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什么?早早就富起来了,而且资金主要流向民生消费。人家联排房价平均40万令吉(约8万美元),别墅60万令吉(约13万美元),对于人均1.2万美元的收入来说,还真买得起。

咱们的路子完全不一样。重投资、搞高科技,2023年半导体产量全球第一,光伏占全球70%,电动车出口第一。高铁4万公里,航母大飞机都能自产。这些东西需要巨额研发资金,土地出让金是重要来源之一。

所以城市土地贵,建别墅成本高,几百万人民币起步,普通人哪买得起?

成本账算下来差距更明显

生活在不同地方,成本结构完全不一样。马来西亚那边气候热,不用大量取暖费,房子维护也简单。咱们北方冬天,高层有管道供热,便宜又方便。别墅得单独烧,取暖费上万块。

交通也是个问题。马来西亚吉隆坡从郊区开车20分钟就到市中心,交通顺畅。咱们大城市地铁发达是发达,可别墅区都在远郊,堵车是家常便饭。

我算过一笔账,2024年两国平均生活成本,咱们649美元,马来西亚688美元,基本差不多。可吉隆坡房价收入比约8,咱们一线城市超过20。这就是差距。

说到底,路径选择不同

马来西亚走的是享受现成技术的路子,但也容易卡在中等收入陷阱里。2023年经济增长4.4%,还是主要靠石油和电子出口,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咱们是牺牲短期消费换长远技术突破。从1980年人均GDP 307美元到2023年12614美元,这个增长速度是马来西亚比不了的。人家从1981年1900美元到2023年11648美元,明显慢了不少。

未来谁更有潜力?

2025年预计咱们GDP增长5%以上,马来西亚4%左右。咱们在新能源和AI领域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技术突破带来的收入增长,买别墅自然就不是问题了。

马来西亚要是不在创新上下功夫,很难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表达一个观点:住房差异反映的是发展阶段和路径选择的不同,不是永久性的。咱们现在看起来住得没人家宽敞,但这个差距正在缩小。

技术突破了,收入上去了,住房升级是水到渠成的事儿。马来西亚模式看起来舒服,但长远来看,咱们的路子更可持续。

你觉得这两种发展模式哪个更好?是享受当下的舒适生活,还是为了未来的技术突破暂时忍耐?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