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3号阅兵,日本先坐不住了:不是怕阅兵,是怕中国还记得历史! - 爱电竞
爱电竞
爱电竞

今年9月3号阅兵,日本先坐不住了:不是怕阅兵,是怕中国还记得历史!

2025-08-09 05:09:02

今年9月3号阅兵,日本先坐不住了:不是怕阅兵,是怕中国还记得历史!

2025年6月24日,中国宣布将于2025年9月3日举行一次重大的阅兵式。

国际舆论迅速发酵,尤其是日本,坐不住了。

一、为什么不是国庆,是9·3?

很多人一看到这个时间点,第一个反应是:不是10月1号国庆节吗?怎么这次改到了9月3日?

其实,这一天并不陌生。

2015年,中国也曾在这个日子搞过一次大阅兵,当时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而2025年这一次,是80周年。

所以,9月3日不是随便挑的,而是有明确历史含义的:

这是属于战胜国的日子,是写进联合国宪章的历史节点。

你以为中国搞阅兵只是为了「展示肌肉」?

不,这次更像是一面镜子,一面历史的镜子。

二、谁最紧张?日本!

比起国内民众的热血沸腾,国外媒体的解读更为直接,尤其是日本。

日媒反应堪称「过敏式」:

有的直接称这是「中国展示战胜国的实力」;

有的解读说,中国此举意在孤立日本;

还有的媒体喊话本国政府不能再沉默。

其实,从中国的角度,这次阅兵肯定不是针对日本,或者说不只是给你们小日子看的,

而是我们中国一次非常清晰的历史纪念与现实宣示。

可有意思的是反应最激烈的,偏偏就是你们日本媒体和部分政界人士。

为什么?

因为这场阅兵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两个层面:

80年前是谁战败了;

今天又是谁在幻想着突破限制。

三、历史的记性不能差

从战后到今天,日本一直在玩一个危险的平衡术——

嘴上承认战败,行动上却篡改历史。

比如:

教科书删改战争罪责;

首相拜鬼问题年年上演;

防卫预算逐年增加,甚至发展进攻型导弹;

替美爹站台不断渲染中国威胁。

而中国这次在9·3的高调阅兵,正是对这些行径的一次非军事化回击——

不是对你喊打喊杀,而是告诉你:我们记得。

你不能篡改历史,我们不会遗忘胜利。

所以说,日本紧张的不是阅兵本身,而是中国还在清晰地记得历史。

四、那些有锋芒的阅兵,中国不是第一次搞

很多人简单地认为,阅兵是庆典、表演,

但其实在新中国历史上,有几次阅兵都是带着明确政治锋芒的:

1. 1969年国庆20周年阅兵:

当时中苏关系极度紧张,甚至在珍宝岛发生过武装冲突。这次阅兵重型武器密集登场,就是向北方邻居展示我们不怕你。

2. 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

这是改革开放后的首次阅兵,向世界释放一个信号:中国强大归来,军队现代化势不可当。

3. 1999年、2009年国庆阅兵:

分别是建国50年和60年,展示的是新中国军事成就和国防自主。

4. 2015年9·3胜利日阅兵:

这是第一次非国庆时间的大阅兵,全球震撼,普京亲自出席,49国响应。美日站得远远地旁观,恨得直咬牙。

5. 2025年9·3阅兵:

本次阅兵也是在国际局势复杂、中日关系微妙背景下,有备而来的一次战略提醒。

从胜利70年到胜利80年,时间在走,中国人民的记忆从未断档。

五、该不该放下过去?

每次只要中国提抗战、讲历史,就会有人跳出来说:“都过去那么久了,该翻篇了吧?”

对这种圣母,我就呸,

远的是3500万亡魂、20万以上慰安妇、不计其数的活体实验、细菌战、文化掠夺……

近的就看到小日子在面前反复横跳,狺狺狂吠。

大仇未报,我们有什么资格替先人原谅。

历史不是拿来抱怨的,而是拿来汲取教训、防止重演的。

当一个国家试图忘记过去,那是危险的;

当一个国家坚持记得,那才是成熟的。

更何况,中国不是卡你脖子地指责,而是在用阅兵、用仪式告诉在座的所有人:

我们珍视和平,也保有捍卫胜利成果的力量与决心。

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但也不怕打破了重来。

六、阅兵背后,是战略信息战

这次阅兵,不止是士兵齐步走、飞机刷刷飞那么简单,它更是一次立体的战略信息战:

告诉国内人民:我们没有忘记那场战争的来路,我们今天站得稳,是靠一代人打下的江山;

告诉国际社会:别以为中国只会经济建设,中国也有让对手冷汗直流的硬实力;

告诉日本:我们现在还不想翻旧账,但你要是玩过火了,我们也不会手软。

2025年9月3日,不只是一次阅兵,更是一声警钟。

中国不怕被遗忘,怕的是世界假装历史不存在。

我们记得,是为了不再重复。

真正该紧张的,是那些不敢直视镜子的人。

胜利不是尘封的纪念章,而是握在今天手里的主动权。

所以你看,炮还没响,日本的神经已经绷紧了。

这,才是真正的威慑力